-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影躁动青春期现象
中国电影躁动青春期现象 [摘 要] 自2002年中国广电总局颁布实施修改后的《电影管理条例》,中国电影走过了懵懂的1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民营资本进军电影殿堂,中国电影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电影产业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2013年以《泰?》为代表的中国的电影市场呈现出与以往迥异的特质,有人惊呼“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变了天”。少数案例的成功的确给市场带来惊喜,可是距离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似乎还有很长的路。期待,下一个10年,中国电影完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蜕变。
[关键词] 中国电影;青春;产业
2003年前后,中国广电总局颁布实施修改后的《电影管理条例》,继而又推出《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为电影产业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支持,在电影领域打破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把中国电影真正推向市场。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在风雨飘摇的电影市场上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了懵懂的10年,让人不胜唏嘘。
一、单片拍摄,走过十年
2002年徐静蕾处女作《我和爸爸》批准立项,中国电影作品制作不必向电影制片厂申请厂标使用权,可以凭借单片拍摄许可证进行自主创作,电影在市场竞争中不再依靠出厂背景而是依靠自身品质博得观众认可。2003年,中国开始全面建设院线制。没有了依附和束缚,民营资本在电影领域有了更多的自由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民营资本进军电影殿堂,有了自主创作的资格,可以和国字号同台竞争的时候,中国电影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电影才真正服务观众、直面市场,电影产业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电影的商业特性在市场竞争中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以新画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开始在电影制作领域崭露锋芒。
2002年底,《英雄》的上映宣告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开始直面市场检验。而后兴起的《夜宴》《赤壁》《金陵十三钗》等无不体现了电影资本的追逐,似乎掉入了“大投入就会有大回报,小投入只能小回报、或者只能赔钱”的谬论怪圈,似乎没有雄厚的资本保驾护航,电影便失去了在市场竞争的底气。2006年,一位年轻的导演宁浩带给电影界一缕灿烂阳光――300万的投资收回3 000万的票房收益,有人说青年导演要抢占电影市场了!可是,一直到2012年,电影创作的资本蛋糕仍然被有限的几位大腕导演共享。
2013年的春天,电影市场呈现的景象却让人有些始料未及。耳熟能详的大导演的大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突然出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小题材电影搅乱了中国电影市场,其中尤以《泰?》《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被偷走的那五年》等为代表。一批年轻导演、甚至初次创作的新锐导演来势凶猛,其作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停地刷新票房纪录。中国电影市场似乎真的“变了天”。这一怪诞现象甚至让赚钱的老板都很困惑,担心自己将来不能继续做得如此好,担心会让观众失望。
二、躁动的青春期
毋庸讳言,2013年的春天是中国电影的春天。或者,2013年是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的春天!但是,因为看到出乎意料的经济盈利就意味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熟、可以和欧美电影市场相抗衡了吗?笔者认为这种结论为时尚早,中国的电影发展正处在疯狂成长的青春期阶段,距离成熟尚有一段不小的路程。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确非常热闹,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电影院。并且无论电影品质如何,似乎只要排到档期,都能够赚到钱。这是一种非正常现象,也是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尚不成熟的缘由,其特征像极了人们的青春期――喧嚣而又浮躁。其具体表现为:
1.题材定位青春生活,时尚但缺乏深度。电影故事脱离生活实际,似乎更像是青春的白日梦想。《小时代》还未上映,就引发热点讨论,主创也不回避拜金倾向,满足年轻人不成熟的梦想。《富春山居图》的制作不可谓豪华,镜头几乎游历了观众梦中想要到达的所有景点,但是这一切华丽的布景均不能掩饰故事的牵强和主题的肤浅。
2.数量大增,但是缺乏精品意识。高票房不意味着高品质,许多电影虽然赢得经济效益,业界口碑存在争议。今年国产新片上映数量远远超越往年,热闹的背后缺少责任和诚意。故事情节设置不符合生活逻辑,演员表演痕迹夸张,制作随意,甚至片中出现大量可以规避的专业硬伤。有为了追赶电影放映档期、追求成本回收而粗制滥造之嫌。
3.受众年轻,对电影作品缺乏理性认识和评判。许多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欣赏影片,只是为了和身边人有共同话题,甚至仅仅是为了看到喜欢的明星演员。而某些制片方一味追逐市场商业价值,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导致影片题材单一、内容单薄、立意肤浅,进而造成电影资源的浪费。
究其发展渊源,当代中国电影真正的商业化运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