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读品:天下第一辑·仁者误国.doc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闲读品:天下第一辑·仁者误国

休闲读品:天下第一辑·仁者误国 第一部分 第1节:仁者误国仁宗之“仁”(1) 仁者误国仁宗之“仁” 1 公元1022年1月(北宋乾兴元年二月二日),北宋真宗皇帝驾崩,他的第六个儿子赵祯即位,年仅13岁,由于他年龄尚幼,刘皇后以皇太后身份监国,垂帘听政。赵祯做了41年的皇帝,公元1063年驾崩,死后庙号为“仁宗”。 仔细研究中国历史上对那些已故皇帝或大臣的谥号,会发现确实很有讲究。首先,非常简洁,就那么一两个字;其次,大多数情况下,都非常准确,能入木三分地评价出这个人物一生的行事特点和功过是非。比如,仁宗皇帝的这个“仁”字就极其到位,不仅准确刻??出了赵祯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还准确地反映出整个仁宗一朝的基本国策。 仁宗的身世本身就是个传奇,这就是流传甚广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直到最近,还有一部名为《狸猫换太子》的电视剧正在热播。这个故事的版本颇多,比较权威的大概是小说《三侠五义》中所讲的:刘氏、李氏两个贵妃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将李妃打入冷宫,刘妃遂被立为皇后。后来,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历??劫难后被立为太子,登基后便是仁宗,最终,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与双目失明的生母李妃相见,而身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小说中的故事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在真实的历史中,仁宗赵祯还真不是刘皇后的儿子,他的亲生母亲姓李,??本是刘皇后身边的一个普通侍女,杭州人,也许是在自知不能生育的刘皇后的刻意安排下,被皇帝“幸”了后生下了赵祯这个孩子。刘皇后特别高兴,把还在襁褓中的赵祯抱到自己这里喂养,并由另一位杨姓贵妃共同帮助照料这个孩子。对李姓侍女,也没加迫害,还不断地提升她的地位,先是由侍女晋升为才人,又升为婉仪,仁宗即位后,又升为顺容。刘皇后还派人寻访到李氏的亲属,给他的弟弟封了官,以示恩惠。李氏本人天性沉默寡言,是个善良质朴的人,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她夹杂在一群先帝嫔妃之中,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尽管如此,刘皇后怕日久天长,生出是非,还是把她派出宫外,为先帝真宗守陵去了。李氏死于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享年46岁。在她临死前,刘皇太后又以仁宗的名义加封她为先皇的贵妃:宸妃。但在安排贵妃下葬的时候,刘皇太后听取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以皇后的礼仪规格下葬。一年以后,即公元1033年,刘皇太后也去世了,享年65岁。 第一部分 第2节:仁者误国仁宗之“仁”(2) 按《宋史》的记载,仁宗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刘皇太后去世,一位亲王燕王告诉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而李宸妃是给刘皇后害死的。仁宗才罢朝数日,下哀痛之诏自责,而且亲往李妃的墓地祭奠,并开棺验尸。打开棺材后,发现李宸妃面色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宋史》解释说,由于是用水银养护的结果,这一点未曾请教过医学专家,水银是否可达到这么高超的防腐效果,故存疑),冠服全是按皇后标准穿着的,仁宗慨叹说:“人言岂可信哉!” 不过,对这件事我是觉得有些蹊跷的。当时宫里宫外,??都知道仁宗不是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宫内的风言风语就不说了,宫外的大臣们则以各种理由上表,攻击刘皇太后,话里话外都有暗示。公元1031年,范仲淹就是因为上书谏请太后还政而被贬官的。当时虽有刘太后称制临朝,但这些表章,皇帝本人也是应该看到的。《宋史》中关于吕夷简谏刘太后以高规格厚葬李妃的细节也是殊堪玩味的:李宸妃死,刘太后与众臣及皇帝一起讨论如何安葬的事,吕夷简奏对说,应该厚葬。刘太后马上站起身来,??着皇帝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坐在帘后问吕夷简:“您这是什么意思?是想离间我们母子吗?”吕夷简回答说:“不敢,我是为太后考虑。”刘太后沉默了一下,又问:“那么依您的意见,该如何处理呢?”吕夷简说:“按宫内后妃一品规格对待。”刘太后默许了这个建议,还让吕夷简具体关照操办这事,吕夷简又叮嘱具体办事的宫内太监,这可是皇帝的亲妈啊,要穿戴上皇后才能用的衣冠,用水银保护好遗体。在出殡的线路上也有过争议,按一般嫔妃的葬礼,是从宫墙凿个侧门,将棺木运出去,吕夷简建议应从给皇后出殡才走的西华门运出棺木,刘太后同意了这个建议,一切如吕夷简的安排,完全按皇后的规格为李妃办了一个极其隆重的葬礼。 给一个临终前才获得皇妃封号的普通宫人出殡,却按皇后的葬礼规格隆重操办,这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有隆重的吹吹打打,皇帝本人也要亲自参加。而且,在讨论这个葬礼的细节时,皇太后竟先把他支出去,自己回来和大臣商量这件事。这时的仁宗皇帝已??二十多岁了,智力正常,难道他看不出这里的名堂?这太不合常理了。依我的推测,仁宗可能早已知道此事,只是顾全大局,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他不能说破这件事,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