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总论.doc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法总论

上 篇 第一章 劳动法总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本章是劳动法学的基础理论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等基本法律概念和范畴,为理解劳动法律制度奠定理论基础。注意劳动法与民法、劳动法与行政法、劳动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学科界限。 〔主要内容〕 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2.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4.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本章内容均为授课重点。难点上,注意劳动法律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劳动法的地位以及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发展趋势。注意法律概念的解释。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劳动力和劳动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人所具有的并在生产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是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劳动法的概念 要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劳动法的狭义概念,即指我国1994年颁布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劳动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广义概念,即指劳动法的学理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是劳动法的实质意义上的概念;劳动法概念一般是从广义上理解和使用的。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典(狭义劳动法)和与劳动法典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劳动法规和规章。 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调整狭义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劳动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与其他劳动者或单位之间产生的关系;另一类是劳动者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与所在单位行政或业主之间发生的关系。这两类社会劳动关系并不全由劳动法调整,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仅限于后者,亦称狭义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等等,均不由劳动法调整。因此,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狭义的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劳动关系的一部分。这种狭义劳动关系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劳动者是劳动力所有者,包括所有自愿参加社会劳动的公民。用人单位是生产资料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在我国包括企业、一定范围的个体经济组织和一定范围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完成劳动过程,是劳动关系产生的条件。劳动者运用自己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进行劳动,不产生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如农村村民的联产承包、个体劳动者的劳动,由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在同一组织内实现的,因而不能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但是个体劳动者如果请了帮工、带了学徒,就产生了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劳动过程是人与物、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作用的过程。只有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接受用人单位的安排,在劳动组织内和生产资料结合,使劳动对象发生形态的变化、位置的转移以及价值的增加,才会发生现实的劳动关系。这里所说的劳动过程,是指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而不是指物与物交换的实现过程。前者是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后者则属于民法学研究的范畴。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人身关系是指具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是与公民的人身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劳动首先表现为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的耗费。劳动力存在于劳动者肌体内不能须臾分离。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时,也将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了用人单位,劳动力的支付过程,也就是劳动者生命(生存)的实现过程。劳动法最初就是从维护劳动者生存权出发来调整劳动关系的。因此,劳动关系就其本来意义上说,是一种人身关系。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又具有财产关系的属性。财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还需要通过劳动来换取生活资料,因此劳动关系也必然体现为劳动力的让渡与劳动报酬的交换关系。作为一种财产关系,民法所调整的是主体之间因交换物化了的劳动(劳动成果)而发生的关系;而劳动法所调整的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纵向关系一般比喻国家在生产领域中管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关系,是按命令服从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隶属关系,代表的是隶属关系;横向关系是各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交换领域产生的关系,是按平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协作关系,代表的是平等关系。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都是经济组织的外部关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