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针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政府制定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过程中对创新型工程师的急需,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工业大学与法国INSA-Lyon“3+2”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的经验和成果。以通过中外系统化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实现工程人才的国内外同步联合培养以及培养体系的合理对接为出发点,围绕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工程教育背景、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工程人才,创新了工程人才的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完善了工程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为我国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型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了WTO,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一、我国创新能力和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一五”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政府对科学技术、教育以及研发活动的大力支持,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到2010年五年时间里,中国的年专利申请总量从2006年的约170,000项增长到2010年的约310,000项,增速超过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中国2010年本国的专利申请量超过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量,前者相比后者的比值接近3 ∶1[1]。中国创新产出迅速增长,但创新的影响力不大,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在汤森路透公布的全球创新力公司100强榜单中,至今还找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以上事实表明:中国虽然在专利数量上世界领先,但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的老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冯“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有的世界。”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高等教育工程类本科在校生接近400万,研究生接近50万。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巨大,但在结构和质量方面有待优化和提高。在我国现有的技术从业者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仅占1.5%,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35%,初级工占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技术从业者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只占15%。[2] 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工程人才发展的瓶颈,制约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适应全球化要求”的“合格工程师”有16万人,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0%。而美国有合格工程师54万,印度合格工程师的数量超过其总数的70%。[3]我国工程师的培养质量与其他工业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规模大、创新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现阶段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现阶段我国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突出培养造就一支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以专业技术人才、高质量工程人才等构成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此,教育部启动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发展夯实基础,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培育年轻、有实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生力军。 二、法国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特点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工程师学校不仅培养出了莫里斯地位,被视为社会的精英。 法国工程师教育实行学校本位模式,在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里,学校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教育体系具有突出的特点。 首先,入学门槛高。学生需要通过严格的选拔过程,每年选拔的人数约为高中毕业生中的1.5%左右(相当于中国高考中“985”院校录取人数占高考人数的比例),约1.1万人。 其次,教学质量高。学院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的课程设置等。学院的教师中,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科专业性强,学生规模小,专业少,专业化程度高。[4] 最后,教学内容与业界衔接紧密、教学环境与工业界实际技术环境接近,甚至达到同一。课程的设立多集中在实用的基础上;包含多层次的实习训练和大量的实用课程;很多课程都有课程设计和答辩,内容大多来源于工厂的实际问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