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简述 二、夸美纽斯的教育理念 三、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简述 (一)时代背景 (二)个人生平 (三)主要著作 (一)时代背景 夸美纽斯: 1592年-1670年 17世纪: “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资本主义的门槛,而另一只脚却留在封建主义的庭院之中。” 新旧势力斗争和交替(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 自然科学兴起,并迅速发展 新思想对旧思想的冲击 新教育对旧教育的宣战 (二)个人生平 夸美纽斯: 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 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世界教育史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生平简述: 1592年生于捷克一个磨坊主家庭; 1604年父母双亡,成为孤儿; 1613年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 1616年成为“兄弟会”牧师; 1618年担任“兄弟会”学校校长; 1620年捷克战败,“兄弟会”被迫害; 流离深山,所有书稿遗失,妻儿病亡; 1628年,流亡国外,寄住波兰黎撒; 1628-1641于黎撒致力于教育事业: 创办学校、著书立说; 《母育学校》(1628)、《大教学论》(1632) 1641年辗转英国、瑞典、匈牙利等国宣讲其“泛智教育思想”; 1656年黎撒城毁于波兰和瑞典的战争,夸美纽斯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至逝世 (三)主要著作:(毕生著作共265部) 《大教学论》: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母育学校》: 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胎教以及学前教育的内容。 《世界图解》: 百科全书式的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图文并茂,附有拉丁文和捷克文的对照说明,被译为欧州各国文字,流行甚广。 二、夸美纽斯的教育理念 (一)教育的根本价值诉求 “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三重生活”:母亲的子宫、现世、天堂 诞生、死亡、复活 ===综合而矛盾的世界观 ; “博学、德行、笃信” (二)教育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人类得救的手段”。 “假如青年们能毫无例外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诚,那么,社会就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2.教育是“成人”的重要手段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人的天赋资质只有通过合适的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三)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教学的恰切秩序应该从自然去借来,不能受到任何的障碍”。 1.自然之“自然”: 自然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法则、秩序 2.人类之“自然”: 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殊性 (四)“泛智”教育理念 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权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男女、城乡等;人人都能进学校,人人都能受教育; “我们坚决主张对一切人授予一切知识的普通教育”。 教育的民主精神 三、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一)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原则 (一)教学组织形式 背景:当时的学校教育混乱、无序、低效 创新:“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1)学年制: 以学年为单位,每年招生、秋季开学、期末考核,合格者升级; (2)班级授课制: 按年龄和学习程度划分班级,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一个教师对全体同学上课; 思考: 谈谈你对班级授课制的看法? (二)教学过程 背景: 经院主义教学原理和方法,在学校中占统治地位; 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不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手去认识事物,而是用别人的眼睛去看,去别人的鼻子去嗅,用别人的耳朵去听” ===学校:“学生才智的屠宰场” 创新: “以感知、感觉作为教学的基础和起点” 教学的基本程序: 对事物的直观 对事物的理解 对理解的记忆 对记忆的练习 (三)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3.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 1.直观性原则 (1)思想基础:“感觉论” “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开始的。” “感官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 “在可能的范围以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