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集.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集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集 ?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儿童文学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员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绪论 一、掌握什么是儿童文学及其主要内容 二、重点掌握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及其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三、理解儿童文学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 四、了解儿童文学创作上的特殊性 五、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具体的儿童文学现象,如辨识一部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等。 六、重点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一一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一一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一一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儿童文学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5.生活流手法一一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6.意识流手法——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 第一编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关系 第一章 概述 一、了解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和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二、理解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的对应关系 根据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一般将儿童期的年龄划分为五个阶段,即:①婴儿期(1-3岁);②幼儿期(3-6岁);③童年期(6-12岁);④少年前期(12-15岁);⑤少年后期(15-18岁)。 所谓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和少年期文学。很明显,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与儿童的年龄阶段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因为儿童文学是文学,要求读者必须有听讲或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而儿童的这一能力是由其所受的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在儿童年龄阶段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育水平来联系的。简言之,6岁以前是学龄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婴幼儿文学,小学阶段的文学叫做童年期文学,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因其都属于中学教育,又被合称为少年文学。 三、掌握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冶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教育作用;愉悦情性;开启智力;健全儿童人格。 三、在弄清楚文学接受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把握儿童接受文学的特殊性 所谓文学接受是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因而接受不同于欣赏,接受的结果是“产生兴趣”,然后才进入欣赏阶段;而欣赏的结果则是对作品产生美感。 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一般要具备心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基础。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是先有需求,再有注意,然后才去听讲或阅读作品。如果在这过程中,读者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己需要的东西,他就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兴趣,进而从情感上接受它。从社会学方面来说,“接受”便是作为社会成员的读者,依照自己索习惯的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认可作品。也就是说,当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性意义、社会情感和文化背景与读者自身的社会角色相一致时,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所接受。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必然遵循文学接受的一般规律,即需要→注意→阅读→兴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接受环节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成人的接受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既儿童的文学需要、文学注意、文学阅读与文学兴趣都始终处在动态发展中。 四、重点名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