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讲稿课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互相兼并。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时期,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那么,具体的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这些变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2 孟 子的主要思想 1: 孟 子的主要思想------ 仁 政 学说 2: 孟 子的主要思想------性 善 论 孟子名言 1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2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3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身 。 4五 十 步 笑 百 步。 5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6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 3 影 响: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庄子寓言故事 (二则)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孙子兵法》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 练一练 1、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言论自由 2、对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 B、否认天命 C、民贵君轻 D、主张舍生取义 3、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正确的是 A、性本善 B、先霸道、后王道 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 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 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5.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6.孟子民为贵的主张 A.否定了君主制度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 7.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A.重民思想 B.民贵君轻 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 D.君民平等 8.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意义)重点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 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 法家思想: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孙膑 韩非 庄子 老子 墨子 荀子 孟子 孔子 人物 重视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春秋 提倡“仁”和“礼”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等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时代 兵家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 法家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道家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和节葬 墨家 天命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礼法并施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 儒家 主要思想 学派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儒家 道家 法家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仁”“礼”有教无类 “非攻”“尚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法治 无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600519 贵州茅台:2013年年度报告.pdf
- QSYTZ0523-2017油气管道定点测厚技术规范.pdf
- 第一单元 第一、二、三课 木材基础知识、度量和画线、锯切课件 2022-2023学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劳技八年级下册.pptx VIP
- 房屋损坏赔偿协议书7篇.docx
- 2024年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瑞金医院&中国信通院.pdf VIP
- 区人社局乡村振兴工作总结.docx VIP
- HG_T20510-2014 仪表供气设计规范(完整版).doc
- 2025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要点速记.pdf
- KDF电化学金属滤料.docx
- 泰坦之旅修改MOD教程和MOD文件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