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十五章PK-PD的相互关系.ppt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十五章PK-PD的相互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十五章PK-PD的相互关系

第十五章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的相互关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药理 本章要点 了解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熟悉剂量和半衰期与药效的关系 了解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关系 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关系 药物体内ADME过程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的生化和生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受体的概念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关系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线性相关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非线性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间接相关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线性相关 如在某一范围内药理效应的强度和血药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则: E=E0-kmt/2.303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非线性 有些药物必须严格用整个药效曲线来表示即表述S形曲线特征的Hill方程: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非线性 式中 和 是药物的特征常数。 通过变换求出两特征常数即能确定浓度-效应关系方程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间接相关 药理效应部位在外房室:中央室至周边室,Emax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间接相关 药理效应部位在不同的房室:在不同房室即使是同一房室也可产生不同效应,药理效应是由各个药理效应加合的结果。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呈间接相关 药理效应间接产生:药物效应多种多样,是不同药物分子与机体不同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有些药物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掺入代谢过程却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称为伪品掺入(counterfeit incorporation)也称抗代谢药(antimetabolite) 血药浓度和半衰期以及药理作用持续时间的关系 EC50 teff 半数有效量--EC50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 半数有效浓度(EC50)越小,则起效时间越短。 药理效应持续时间teff 药理作用持续时间(teff)实际上是剂量和作用部位的药物消除速率的函数。 效应持续时间(teff)和消除速率常数(k)或半衰期(t1/2)的关系: teff=(lnD0-lnCeff ·V)/K teff=1.443t1/2(lnD0-lnCeff ·V) 具有效应室的PK-PD模型 PK-PD模型中效应室的出现 血浆峰浓度和峰效应的不同步是药动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大部分药物峰效应均明显滞后于血浆峰浓度,主要是因为药物的作用部位不是血浆,滞后是药物进入和作用于生物相(效应位)结果。 PK-PD模型 PK部分: PD部分: 本章思考 为什么要引入PK-PD模型? 什么情况下需要引入PK-PD模型? * * 自由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 组织 Binding and storage 给药部位 肝等 Biotransformation 靶器官 Sites of action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代谢物 Metabolism 循环系统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 药理效应(E) 血药浓度(C) + - ± 拟合求算参数 *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