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速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
第三章 高速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
第一节 车站计算机联锁概论
控制车站内的道岔、进路和信号机并实现它们之间联锁的系统称为车站信号联锁系统。车站信号联锁系统是保证站内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重要技术装备。像其他技术一样,车站联锁系统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其发展过程已经经历了机械化联锁、机电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几个阶段,目前正逐步向采用计算机联锁阶段过渡。
一、计算机联锁的功能及特点
(一)国内外计算机联锁发展概况
基于布线逻辑的继电集中联锁装置,自1927年问世以来已经统治了70多年,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作为以技术手段实现联锁的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进入电子时代以来,世界上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电子联锁装置的研究,但是真正采用通用计算机构成联锁控制系统并在铁路运营车站上使用,还得从1978年计起。1978年,由瑞典ABB公司研制的世界公认的第一套计算机联锁系统在哥德堡站开通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各国计算机联锁的研制和使用,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技术性能日趋成熟和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少国家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如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已制订技术政策,今后不再发展继电联锁。
现将世界上主要技术发达国家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在技术和应用方而的情况概括如下:
(1)瑞典
瑞典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的典型产品为EBILOCK750系统,其特点是信号机和道岔的控制器件仍由继电器来完成,保留了轨道继电2S:第二个阶段是采用无接点方式的电子器件控制信号机和道岔,仍保留了轨道电路;第三个阶段则实现了全电子化控制,典型产品有EBILOCK 850系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的EBILOCK950系统,控制电路、轨道继电器均采用无接点方式的功能块。瑞典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在结构上均采用分散控制方式,采取双机热备、单机运行双套软件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英国
计算机联锁在萸国又称为固体联锁(SolidStateInterlocking,简称SSl)。1985年,SSI系统首次在明斯顿车站正式使用.该系统采用分散三级控制方式,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三取二表决的模式。系统中参与表决的模块运行单套软件,每一模块与其他两个模块的运算结果相比较以校验自身的运算结果。目前,SSI系统已在国内外数十个车站安装使用。
(3) 德国
德国于1979年决定研制计算机联锁。西门子公司以SIMIS系统为核心构成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第一套系统于1985年在慕尼黑一米腾瓦尔特区段的姆尔瑙(Mulmau)站交付使用。SIMIS系统从早期的SIMIS--B型(8080CPU)、SIMIS--C型(8085CPU)、SIMIS3116、SIMIS3216、SIMIS~E型(80386CPU)、SICAS型(Siemens Computer Aided Signaling)已发展到目前正在开发的SIMIS--W型。前几种SIMIS型号为双机比较后输出,采用硬件比较器;后两种型号同样采用SIMIS故障一安全原理,但为三中取二表决,至少两个机器输出一致,才能驱动输出。
(4)日本
日本的计算机联锁最早开通于1985年,至今已安装使用了200多个车站。日本研制的计算机联锁产品主要有SMILE工、Ⅱ、Ⅲ型和K、N型五种类型,主要生产厂家是日本信号公司、京山制作所和大同信号公司。
(5)美国
美国开发的计算机联锁产品主要有通用信号公司(GRS)的VPI安全型系统和联合道岔与信号公司(USS)的Microlock系统两种。这两种制式目前大部分用在单机运行状态,系统的安全性则是由主机系统中的“安全逻辑”得到保证的。目前VIP系统安装使用了数十个车站,Microloek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
我国计算机联锁的研制始于1983年,首先用于路外。第一套系统安装在南京梅山铁矿井下200m深处有24组道岔的运输线车站上,1984年投入运营。这类性质的车站联锁关系比较简单。此后,根据地面铁路车站复杂运输作业的要求,研制开发了适用于地面厂矿铁路的计算机联锁设备,并于1986年7月在太原钢铁厂配料站首先得到使用。随着计算机联锁设备在工矿企业的推广使用,其性能不断完善提高。在正线甚至干线铁路上,最早是由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CASCO)从美国通用铁路信号公司(GRS)引进,并结合我国铁路实际运营技术条件开发出VPI安全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第一套系统安装在广深线的红海站上,于1991年11月投入运营。它的开通开创了计算机联锁技术在干线车站上运用的先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