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文】凡百官拜礼各有差文武官三品已下拜正一品;【.docVIP

1.【正文】凡百官拜礼各有差文武官三品已下拜正一品;【.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正文】凡百官拜礼各有差文武官三品已下拜正一品;【

1.【正文】凡百官拜礼各有差:文武官三品已下拜正一品;【注文】中书门下则不拜。【正文】东宫官拜三师,四品已下拜三少; ·《通典·开元礼纂类》、《唐大诏令集》正文略同,无“中书门下则不拜”。 ·《旧唐书》卷43《职官志二》礼部郎中、员外郎条,第1830页:凡百官拜礼,各有差。 ·《唐令拾遗》复原为开元七年、开元二十五年令。(见下截图) 2.【正文】自余属官于本司隔品者皆拜焉。其准品应致敬而非相统摄,则不拜。【注文】谓尚书都事于诸司郎中,殿中主事于主局、直长之类,其品虽卑,则亦不拜。若流外官,拜本司品官。 ·《通典·开元礼纂类》“百官致敬”条注文: 自余内外属官于本司,四品拜二品,五品拜三品,六品拜四品,七品拜五品,八品拜六品,九品拜七品。卫判曹拜长史,局署丞拜令,助教拜博士,诸州别驾、长史、镇将、县令拜刺史,县丞拜县令。其准品应致敬而非相统属,则不拜。(《大唐开元礼》同) ·《唐令拾遗·仪制令》“卑品拜高品”,第421-423页: 【正文】凡致敬之式,若非连属应敬之官相见,或自有亲戚者,各从其私礼。 ·《旧唐书》卷43《职官志二》礼部郎中、员外郎条,第1830页: 致敬之士,若非连属,应敬之官相见,或自亲戚者,各从其私礼。 ·《唐令拾遗·仪制令》应致敬随私礼,第423-425页: 【注文】诸官人在路相遇者,四品已下遇正一品,东宫官四品已下遇三师,诸司郎中遇丞相,皆下马。 ·《唐令拾遗·仪制令》官人在路相遇,第425-426页: 【注文】凡行路之间,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大唐开元礼》卷3《序列下》,第34页: 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6.【正文】凡国有五声、八音,【注文】五声为宫、商、角、徵、羽,八音谓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正文】六律、六吕。【注文】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yì]。六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正文】陈四县之度,【注文】四县谓宫县、轩县、判县、特县。【正文】分二舞之节,【注文】谓文舞、武舞。【正文】以和人伦,以调节气,以享神鬼,以序宾客。【注文】凡众乐之制并载太常寺。【正文】凡私家不得设钟、罄。三品已上得备女乐,五品已上女乐不得过三人。居大功已上丧受册及之官,虽有鼓乐,从而不作。 ·《旧唐书》卷43《职官志二》,第1830页: 凡乐,有五声、八音、六律、六吕,陈四悬之度,分二舞之节,以和人伦,以调节气,以享鬼神,以序宾客。凡私家不得设钟罄。三品已上,得备女乐。五品女乐不得过三人。居大功已上丧,受册及之官,虽有鼓乐,从而不作。 ·《旧唐书》卷29《音乐志二》,第1079页: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 ***“序宾客”,史料所见“序宾客”是鸿胪卿之职掌: ***“凡众乐之制并载太常寺”——礼部与太常寺之关系: 严耕望《论唐代尚书省职权与地位》,《唐史研究丛稿》,新亚研究所,1969年,第3页。 ①《唐六典》卷14《太常寺》,第394-395页: 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四曰太乐,……凡国有大礼,则赞相礼仪;……率大乐之官属,设乐县以供其事。 ②同书同卷协律郎条,第398页: 协律郎掌和六律、六吕,以辨四时之气,八风五音之节。阳为六律,所以统气类物…… ③同书同卷,第406页: 凡习乐立师以教,每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上、中、下三等,申礼部。 ***“居大功已上丧受册及之官,虽有鼓乐,从而不作。”: 7.【正文】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东宫及一品已下、诸州门,施戟有差: 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各二十四戟;东宫诸门,施十八戟; 正一品门,十六戟; 开府仪同三司、嗣王、郡王、若上柱国·柱国带职事二品已上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门,十四戟; 上柱国·柱国带职事三品已上、中都督府、上州、上都护门,十二戟; 国公及上护军·护军带职事三品,若下都督、中·下州门,各一十戟。 ·仁井田升复原此条为开元七年、开元二十五年令。 ·《旧唐书》卷43《职官志二》,第1830页: 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东宫及一品已下诸州,施戟有差。 开元天宝施戟之制有变化: 开元 天宝六载 二十四戟 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 二十戟 庙社门、宫门 十八戟 东宫诸门 东宫门 十六戟 正一品门 一品门 十四戟 开府仪同三司、嗣王、郡王、若上柱国·柱国带职事二品已上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门 嗣王、郡王若上柱国带职事二品、散官光禄大夫以上、镇国大将军以上各同职事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门 十二戟 上柱国·柱国带职事三品已上、中都督府、上州、上都护门 上柱国带职事三品、上护军带职事二品若中都督、上都护门 十戟 国公及上护军·护军带职事三品,若下都督、中·下州门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