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亢西民李家宝第十二章节.pptVIP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亢西民李家宝第十二章节.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学、文化运动。 它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垮掉的一代”作家以“自发性写作”及自叙传式写作方式,艺术地再现了“垮掉的一代”青年放浪形骸、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他们愤世嫉俗、离经叛道的反叛精神,从本质上解构了美国社会日益盛行的物质主义。 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文化史上,“垮掉的一代”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 “嬉皮士” 运动、“黑色幽默”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孕育与生成 1、“垮掉的一代” 的提出与界定:凯鲁亚克、霍尔姆斯。 1955年,金斯伯格在旧金山“六画廊”朗诵长诗《嚎叫》获得成功,“垮掉的一代”文学名声大振。 1957年,凯鲁亚克长篇小说《在路上》出版,使得凯鲁亚克一举成名,稍后金斯伯格发表的《嚎叫及其他》遭到审查、起诉,此时“垮掉的一代”及其文学群体在美国真正形成,并开始在美国文学、文化舞台上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2、背景 首先,“垮掉的一代”的形成与美国“二战”后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二战”后美国所风行的各种新思潮、新观念为“垮掉的一代”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次,“ 垮掉的一代”文学的产生与美国自身的文学传统有很大关系。 二、创作概况 1、杰克·凯鲁亚克 2、艾伦·金斯伯格(1926-1997) 1955年10月13日,在旧金山一所美术陈列馆举行的一场诗歌朗诵会上,金斯伯格朗诵了长诗《嚎叫》,大获成功,宣告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诞生。 《嚎叫》全诗共分三个部分,结尾附有“嚎叫注释”。 《嚎叫》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大的创新。 独特的自由诗体范式。 诗歌语言浅显直白,直抒胸臆、朗朗上口,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 诗歌意象累积渐进,捉摸不定,虽不合逻辑,但却保持了全诗的整体平衡以及诗歌的内在张力。 《嚎叫》的发表意义深远。 3、威廉·巴勒斯(1914-1997) 被誉为“垮掉的一代教父” 。 1953年,在金斯伯格的帮助下,巴勒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瘾君子》。 1957年小说《赤裸的午餐》公开发表。 《赤裸的午餐》的争议及其里程碑意义。 三、创作特征 “垮掉的一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没有自己明确的理论纲领和文学宣言。 “垮掉的一代”作家泛指的是要打破旧的传统束缚、以反叛一切为宗旨的作家。 霍尔姆斯的界说: 与“迷惘的一代”相比,具有独立不羁和不顾一切地执著追求信念的特点,他们既不“迷惘”,也没有“幻灭”; 他们标新立异,追求时髦,沉迷于爵士乐、吸毒、性放纵之中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寻求消遣,而是在寻找精神的寄托和信仰的归宿,他们以一种激进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他们的叛逆与抗争实质上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存在,他们的存在恰恰是对强权政治、对上帝的质疑、蔑视和反叛。 在思想上,“垮掉的一代”主要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佛教禅宗的影响,而在艺术上主要取法于法国超现实主义,同时深受马克·吐温所开创的美国文学中描写流浪生活的传统影响。 艺术特点 运用“自发性写作”的创作方法; 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色彩; 人物形象具有“反英雄”人物的特点; 此外,“垮掉的一代”作家还采用拼贴、剪辑、折叠等手法进行创作。 第二节 凯鲁亚克与《在路上》 一、生平和创作 杰克·凯鲁亚克于1922年3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威尔市。父母亲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移民。 195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乡镇与城市》 1946年,凯鲁亚克在纽约同尼尔·卡萨迪相识。随后的几年,凯鲁亚克与卡萨迪以及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朋友一起“在路上”漫游,横越美国,最后到达墨西哥城。这一经历后来被凯鲁亚克写入他的第二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说《在路上》,卡萨迪成了小说主人公迪安·莫里亚蒂的原型。 1948年,凯鲁亚克同作家霍尔姆斯相识,提出“垮掉的一代”这一名称。 1951年在纽约创作《在路上》之后,他相继写下了《戈迪的幻想》(1951-1952)、《萨克斯医生》(1952)、《玛吉·卡萨迪》(1953)等。 1957年的《达摩流浪汉》。 1955年10月3日,凯鲁亚克同金斯堡、施奈德等一道出席了在旧金山“六画廊”举办的一场诗歌朗诵会,见证了诗人金斯堡成功地朗读长诗《嚎叫》这一“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重大历史性事件。此后,“垮掉的一代”名声大振,凯鲁亚克许多已完成的作品得以陆续出版。 1957年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出版,使得“垮掉的一代”运动走向了深入。 1965年,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完成小说《萨托里在巴黎》的创作。 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病逝于佛罗里达。 凯鲁亚克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包括十余部长篇小说、两部诗集在内的大量作品。 他“自发性写作”与自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