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酸槽蚀刻参数DOE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线酸槽蚀刻参数DOE分析

I8000 上线酸槽蚀刻参数DOE分析 一、实验目的 针对酸槽蚀刻的不良,研究分析影响蚀刻不良的各种因子,首先通过第一阶段实验找出影响酸槽蚀刻不良的显著因子,再通过第二阶段实验去寻找最优参数组合。 二、因子筛选 1、酸槽蚀刻原理介绍 酸槽蚀刻为ITO触摸屏制作的关键步骤。针对I8000这个机种的上线为日东双层FILM材料(1220-2L-V270-TFME-340),它的酸溶液配置成分为HCL (36-38%) : HNO3(65-68%) : H2O (纯水),分别按照50:1:50的比率配制。酸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酸溶液将FILM上多余的ITO导电膜蚀刻掉。请看下面的截面图所示位置: 2、因子选择 根据以往不良记录,产生的酸槽蚀刻不良现象的原因有:耐酸印刷时透版、渗透、套版偏差,耐酸厚度过大或偏小,传动速度太快或太慢,酸溶液的浓度过大过过小,喷压过大或过小,溶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材料放进蚀刻槽时操作不当等等。 以上不良中,耐酸印刷时透版、渗透、套版偏差;材料放进蚀刻槽时操作不当;这些是前工序的不良或者人员的问题,因此在第一阶段实验可以忽略这些项目不良。同时,耐酸的印刷厚度要求为8~12m。 在第一阶段实验只考虑以下5个因子:速度,酸液浓度,温度,蚀刻喷压和耐酸厚度。 三、第一阶段实验设计 1、因子水平对照表 1 2 交互作用 A 酸槽速度(m/min) 1.5 2.5 B 酸液浓度(mol/L) 4.0 5.0 C 溶液温度(℃) 35.0 45.0 D 蚀刻喷压(kg/cm ) 0.5 1.5 F 耐酸厚度/ 8.0 12.0 2、找显著因子 每个实验号做50次实验,用L(2)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1 2 3 4 5 产量XK A B C D F 1 1 1 1 1 1 30 2 1 1 1 2 2 33 3 1 2 2 1 1 39 4 1 2 2 2 2 42 5 2 1 2 1 2 43 6 2 1 2 2 1 44 7 2 2 1 1 2 43 8 2 2 1 2 1 46 K1 144 150 152 155 159 总产量320 K2 176 170 168 165 161 Q 32 20 16 10 2 此得出: S=128.000,S=50.000,S=32.000,S=12.500,S=0.500 计算总离差平方和: Q=13024.00,S=224.00,S=1.000 3、整理成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离差平方和 F值 临界值 显著性 贡献率 A 128.000 1 128.000 384.000 F(1,3)= 34.12 ** 57.14% B 50.000 1 50.000 150.000 ** 22.32% C 32.000 1 32.000 96.000 ** 14.29% D 12.500 1 12.500 37.500 ** 5.58% F 0.500 1 0.500 1.500 0.22% 误差 1.000 3 0.333       0.45% 总和 224.000 8         100% 4、第一阶段实验结论 由前面可以得出A,B,C,D为显著因子,它们总贡献率为99.33%,F为隐性因子。 四、第二阶段实验设计 为了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故将第一阶段实验找出的显著因子A、B、C、D再进行第二阶段实验,每个因子拟3个水平,每个实验号做50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因子水平对照表 1 2 3 交互作用 A 酸槽速度(m/min) 1.0 1.8 2.6   B 酸液浓度(mol/L) 4.0 5.0 6.0   C 溶液温度(℃) 35 45 55   D 蚀刻喷压(kg/cm ) 0.5 1.0 1.5 点线图 用L(3)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1 产量XK A B (A*B)1 (A*B)2 C (A*C)1 (A*C)2 (B*C)1 D (B*C)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4 2 1 1 1 1 2 2 2 2 2 2 23 3 1 1 1 1 3 3 3 3 3 3 21 4 1 2 2 2 1 1 1 2 2 3 22 5 1 2 2 2 2 2 2 3 3 1 32 6 1 2 2 2 3 3 3 1 1 2 23 7 1 3 3 3 1 1 1 3 3 2 26 8 1 3 3 3 2 2 2 1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