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金燕 知识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科尔沁小学 王金燕 说课标 内容标准 内容结构 编写特点 立体整合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研说流程 课程目标 例 体 写 编 说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说教材 一、说 课 标 小学(1-3年级) (兴趣培养) (学习基础) 小学(4-6年级) 初中(7-9)年级 (巩固提升)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整体建构下的二年级数学 课 程 目 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乘法的含义。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 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 现象。从物体中抽象出几 何图形。初步建立1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 识线段、角。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体验成功的乐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全 册 教 材 安 排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二、说 教 材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立体整合 二年级 上册 说教材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立体整合 二年级 上册 说教材 阅读材料 编 写 体 例 编写体例 练习 主题图 例题 小精灵的提问 人物对话 做一做 增加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练习有层次性,弹性的设计,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地发展的可能性。 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 提高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视野 针对例题 巩固训练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立体整合 二年级 上册 说教材 编写特点 重视加、减法笔算,算理算法教学。 提供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编写特点 重视加、减法笔算,算理算法教学。 提供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编写特点 重视加、减法笔算,算理算法教学。 提供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编写特点 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 重视加、减法笔算,算理算法教学。 提供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编写特点 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 重视加、减法笔算,算理算法教学。 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提供图形与几何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编写特点 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 重视加、减法笔算,算理算法教学。 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立体整合 二年级 上册 说教材 横向整合 数 与 代 数 100以 内加减法 表 内 乘 法 一 表内乘法二 进位加法 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 连加连减 乘法的认识 2-6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789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迁移 纵向整合 乘 除 二上:表内乘法 二下:表内除法 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 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下: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简算 五上: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六上: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第三学段:有理数的乘除 三、说 建 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适时拓展,提升能力。 教学建议 放手 允许 注重 灵活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堂及时 评价 作业合 理评价 与家长沟通,进行评价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利用其他学科资源 开发网络资源 运用生活资源 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