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考古第一大家”是个少年郎
八岁时,他花五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洪武通宝”,价值四万人民币;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初步确立了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最大的收藏鉴赏家;他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教授,是全球很多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专家,他的鉴定结果往往决定着几百甚至上千万元额度的大宗文物交易。他就是被很多行内人士称为“中国考古第一大家”、身价过亿的郝笛,今年才22岁。
八九岁时赚了17万元
在考古鉴宝界,郝笛颇像一座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1985年3月,郝笛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父亲长年在外经商,母亲则是天津一家医院的医生。十岁以前,郝笛一直住在沈阳道附近的爷爷奶奶家。在父亲郝文敏的记忆里。五岁时郝笛就开始迷恋文物了。
郝笛自小有着同龄孩子身上少见的安静,而且智商奇高,父亲需用计算器计算的百位数加减法,他张口就能说出结果。
上学以后,郝笛常常深夜才回家,问他,就说去看朋友了。什么朋友能玩到这么晚?家人把电话打过去,朋友竟是位70多岁的老人。那时他的身边都是这样的忘年交。
沈阳道上的老人们后来说,六岁起,郝笛就已是文物市场上频繁的买家了。七岁时,他就花7000元钱买回一把青铜剑。
十岁那年爷爷去世了。郝笛静静跪在灵堂前,四个多小时后,郝文敏一觉醒来发现儿子还跪在那儿,一推,孩子已僵住了。丧事办完后,郝笛哇的一声哭出来:“是我害死了爷爷,他不该死那么早,他把你给他的医药费全拿给我买文物了……”郝文敏大吃一惊,那时他的生意很顺,每个月都给患糖尿病的父亲三五千甚至上万元钱。到那时,郝笛购买文物已花去40多万元。其中还有他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郝笛对父亲说,八九岁时,一处工地挖出一批碎瓷片,他一包包背回家,攒了四麻袋。之后一片片拿到市场上去卖,他懂行,谁也骗不了他,一共卖了17万元。他收藏了7800多枚古铜镜,几乎是现有存世总量的1/3,大多是那时他从文物市场淘来的。
十多年来,每到爷爷忌日那天,郝笛都水米不进,以此作为对给他帮助最多的爷爷的纪念。
司马南: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
天津老作家、收藏家王鹏就住在郝笛家楼上。他记得,郝笛七岁那年,自己的老师――位钱币收藏大家闻讯找到郝笛,随身带来几本收藏册,3000多枚古币,三分钟,郝笛合上钱册:“有七枚不对,仿的。”老先生惊得目瞪口呆,那七枚一般学者拿放大镜都鉴定不准的仿品是他故意夹进去试探郝笛的。那时,郝笛已是名震京津的古钱币研究“神童”了。
郝文敏最初见识到儿子的厉害时儿子还不到九岁。那年在洛阳博物馆,他不经意跟身边一个馆员说起自己是郝笛的父亲。呼啦围过来几位研究员,一个副馆长还不住叮嘱他:“好好培养,你儿子可了不得。”
有一年,郝文敏带着儿子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小郝笛边看边说:“这个年代不对,那个工艺写错了。”郝文敏直拦孩子别乱讲,旁边一位老者说:“他说得对,我能和他聊聊吗?”边聊,老人还不住地记录,后来,有人告诉郝文敏,那位老人就是文物名家、末代皇叔溥佐先生。
11岁时,曾有人问郝笛:“凭什么给人家鉴定文物的真伪?”郝笛说:“很简单,老的东西都有神韵,像围棋的黑白子一样分明。…‘什么是韵?”“一种感觉,很微观,说不出来,肯定不是唯物的东西。上千年了能没有神韵吗?”满座失声。
上初中时,郝笛常常逃课,躲在家中或图书馆研究考古和历史书籍,《二十五史》、《铜元详考》、《中国古币》……一学期下来,郝笛在学校的考勤只有几个星期。12岁,发现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后,他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
是真的吗?最先赶来求证的安徽电视台记者足足数了一天一夜,郝笛家几乎包含了中国历朝历代的钱币共有167800枚,古兵器戈、青铜剑3000多把,盔甲十多副……小山似的古钱币堆在屋中,天津一位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枚,坐在沙发里的郝笛只一瞥:“东西汉之间流通的新疆龟兹无纹钱,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币。”再抽一枚,“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厚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
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16岁的郝笛,从高古玉到瓷器到盔甲到陶器,郝笛讲得专家时而连连点头时而轻轻摇头:“这个,我们还没有涉足过……”临了,司马南拉着郝笛的手说:“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理解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老话。”
西北列车上的刀光剑影
专家说:“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十人。”很早,郝笛就已是全球数十家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客座专家了,从北京、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