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文选精要21.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文选精要21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 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道光十二年(1832)由作者次子华绂首刊于开封, 称为大梁本。 作者简介 章学诚 (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 (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 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在 《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 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 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 “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 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章学诚在 《与族孙汝南论学书》一文中回忆他的童年时说:“仆尚为群儿,嬉戏左右, 当时闻经史大义,已私心独喜,决疑质问,间有出成人拟议外者。”这说明章学诚自幼对经 学和史学理论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所发的议论经常令大人吃惊,在这方面显示出良好 的资质。 章学诚十五六岁时,随父亲到湖北应城,从馆师学习举子业。但他对此却很厌烦,于是 偷偷说服了妻子,将金银首饰摘下,卖钱换来纸笔,雇来县里的小书吏,连夜抄录春秋内外 传,以及东周、战国时的子、史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把它们分析开后重新组合,编纂 成纪、表、志、传体裁的史书,共100多卷。可是这些事情还没来得及完成,他便因“馆师 所觉,呵责中废”。可见他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主要经历也是用在历史编纂学方面的。 他真正萌生撰写一部史学理论著作的想法,是在他29岁的时候。章学诚曾说: “尝以 二十一家义例不纯,体要多舛,故欲遍察其中得失利病,约为科律,作为数篇,讨论笔削大 旨。”(《与族孙汝南论学书》) 章学诚在太学志局的不幸遭遇,是促使他下决心着手撰写 《文史通义》的直接原因。乾 隆三十二年 (1767年),章学诚因“二三当事,猥以执笔见推”,进入太学志局,参与 《国 子监志》的编修工作。但他一旦进入志局,便感到处处受牵制,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干。尤其 令他气愤的是,志局监领嫉贤妒能,倚仗自己手中的权力,颠倒是非,排挤和打击真才实学 之士。数年之后,章学诚忍无可忍,于是愤然离开志局。 离开志局后不久,他给曾任顺天乡试考官、一向很关心和器重他的朱春浦先生写了一封 长信,陈述了自己离开志局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他说:“学诚用是喟然谢去,非无所见而 然也。昔李翱尝慨唐三百年人文之盛,几至三代两汉,而史才曾无一人堪与范蔚宗、陈承祚 抗行者,以为叹息。夫古人家法,沈约以前,存者什五,子显以下,存者什三。唐史官分曹 监领,一变马班以来专门之业,人才不敌陈、范,固其势也。每慨刘子元不以世出之史才, 历景云、开元之间,三朝为史,当时深知,如徐坚、吴兢辈,不为无人,而监修萧至忠、宗 楚客等,皆痴肥臃肿,坐啸画喏,弹压于前,与之锥凿方圆,抵龉不入,良可伤也。子元一 官落拓,十年不迁,退撰 《史通》。是以出都以来,颇事著述,斟酌艺林,作为《文史通义》, 书虽未成,大旨已见。”刘知几,字子元,是唐朝著名的史学理论家,曾在史官中任事多年, 后因忍受不了史官人浮于事、相互扯皮和嫉贤妒能的腐朽官僚体制,愤然离去,退撰《史通》, 于是成为一代史学名著。章学诚在这里通过叙述刘知几在史馆里的遭遇,不仅暗示了自己离 开志局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开始撰写 《文史通义》的原因和动机。 关于 《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年代,章学诚未曾明确说过,但还是可以通过他的一些行 迹和言谈推断出来。 在上面给朱春浦的这封信中,章学诚还说道:“出都以来,作为 《文史通义》。”这表明 《文史通义》一书的动笔时间,应当在他出都后不久。根据他信中说明的情况,章学诚是在 出都的次年写的 《文史通义》,那时已经距离他离开故乡整整20年了。章学诚离开故乡是 1753年,则 《文史通义》的动笔时间应当是1772年,章学诚时年35岁。 由于章一生贫穷,为了生计常常要四处奔波,使他不可能安稳坐下来从事学术研究,所 以《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时断时续,进展十分艰难和缓慢。学诚逝世前一年,因为积劳成 疾,已经双目失明,即使这样,仍笔耕不辍。但天不假年,他早已列入计划的 《圆通》、《春 秋》等篇还未及动笔,便遗憾地死去。可见,《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自章学诚35岁起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