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質結構的理論
* * 二因素理論 多因素理論智力結構模型 階層理論 英國心理學家 Charles Spearman 以測驗分數之統計分析結果 一般因素 / g 因素:所有心智活動之間都存在著單一共同因素 。 特殊因素 / s因素 心理測驗的目的應當是 測驗每一個人的g因素總量。 處理抽象關係的測驗 可能是最適合測量g因素的工具。 2 1 3 G 團體因素:除了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以外,還有一群介於兩者間的因素,他們不像g因素那麼普遍,也不像s因素那麼特殊。 在USA,特質結構的普遍觀點是以早期的因素分析研究為基礎,也就是承認有一些中等廣度的團體因素,而且每一個團體因素在不同測驗上的加權值都有差異。 Thurstone 的理論 V.語文理解 W.字彙流暢性 N.數字 S.空間 M.聯想記憶 P.知覺速度 I.歸納 / R.一般推理 2 V 1 3 4 N S 5 一般因素、團體因素和特殊因素之間並不像最初看起來那樣具有基本差異。 如果測驗組當中的測驗數目或種類很少,只需要單一的一般因素就足以解釋所有相關。 當同樣的測驗被納入一直性較大的測驗組當中,原先的一般因素可能只是部分測驗共有的團體因素。 人類行為非常多變且複雜,想用少數因素是當的加以解釋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可以針對特殊目的,選擇適當性質和廣度的因素。 有一些因素分析學者常是簡化特質關係的描述,他們將特質組合成有系統的架構。 三向度的智力結構模型: 運作( Operations):受測者所做的事。 內容( Contents):運作時採用之材料或訊息的性質。 產物( Products):受試者所處理之訊息的形式。 由上述分類共產生6*5*6種類別,所以整個模型共有180個格子。 在每個格子中,至少包含一種因素或能力;有些格子可能包含一種以上的因素。每種因素都可以用上述三個向度加以表示。 智力結構模型就像其他特質結構的模型一樣,只是代表以之變項之間相關的一種架構。 智力結構計畫強調運作和內容因素的區別。 智力結構模型的另一項間接影響是收斂和發散思考的區分。 發散思考和創造性生產力都出現於特定的應用領域,向是特定學科或藝術形式。 創造性思考或產物必須在特定文化之中是有意義或有用處的。 Burt 、Vernon 、和Humphreys Vernon在階層領端放入Spearman的g因素。下一個層次是兩個廣泛的團體因素。 更次級的,例如:語文因素 在階層中最多層的是特殊因素 。 藉由歸納因素而直接連到g因素。 Humphreys指出:階層模型是因應因素增生的方法。 Humphreys主張:在測驗任一層面時,必須參考其他層面,而採用異質性的測驗。 就特質關係的理論模型而言,他調和了單一整體因素與多重因素型態的特徵。 就方法學而言,多重因素和階層模型的數學型式是相同的,彼此可以互相轉換。 從實用角度來看,根據階層模式所發之測驗的主要優點在於,他結合了性向所涵蓋的廣泛範圍,和使用彈性。 在某些情況下,個別分測驗的分數可以用來確認專門技能的優缺點。 動物園內有甲乙丙丁戊己6隻長頸鹿在比看誰比較高,已知: (1)甲比丙高,比丁矮 (2)乙比甲高,比戊矮 (3)丙比乙矮 (4)丁比丙高,比乙矮 (5)戊比甲高,比己矮 (6)己比乙高 最高?最矮 ? 學習定向、訓練遷移 接近或共同發生的經驗 經驗史: 心理學家逐漸肯定個人經驗史在智力發展及團體因素形成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由三個不同取向來看智力 : 心理計量取向: 該取向試圖以量或擁有多少智力來測量智力,採用智力測驗,測驗分數愈高,代表此人智力愈高。Ex.史丹佛比奈智力量表 Ex.史丹佛比奈智力量表 皮亞傑派取向: 此派以智力功能的質,或人能做什麼為著眼點,它關切的是心理架構的演進以及兒童如何適應其環境,而且主張認知呈階段性的發展。 智力是一種適應結果 不變者: 「組織」與「適應」 組織: 統合運用基模的功能 適應 可變功能者:「認知結構」、「基模」 認知結構:主動運用以聲巨來的一些基本型為模式對環境中的事物做出反應 基模:遇到某事,便使用某種對應的認 知結構處理。 同化:以不變應萬變 順應:以變應萬變 智力的發展,即可視為個體心理狀態上,同化與適應一次次失衡又達到平衡狀態的連續結果 綜合歸納各階段的年齡層、基模功能特徵,我們以各年齡對此做簡單說明: 感覺動作期(0~2) 前運思期(2~7) 具體運思期(7~11) 形式運思期(11~) (參考Gary D. Borich Martin L. Tombari,1997;張春興,1997) 訊息處理取向: 乃是分析智力行為之下運作過程,或人們如何使用自己的智力。 以測量個人處理符號的方式或測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