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戏剧的艺术风格.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汉戏剧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1917——1927年的散文创作 第一节 现代散文的初创 一、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改良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对一切传统古文猛烈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作品。 第二节 语丝派散文 一、“语丝派”的散文特色 以流派命名的创作群落,得名于《语丝》。主要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 特点:1、注重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领域的批评。2、对杂文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了有益探索。3、纵意而谈,幽默泼辣。 二、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笔名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 “五四”以后,周作人成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 散文多写小题材,于趣味性中显出知识丰富;笔调从容、散淡、闲逸;语言简洁老练。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的贡献:1、散文理论建设。强调美文、个人化、言志、独抒性灵;2、散文创作实践。出版20多本散文集,三千余篇散文。 三、林语堂(1895-1976)曾就读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 第三节 浪漫感伤的散文流派 一、郭沫若属奔放潇洒一派。郭沫若的散文集《山中杂记》、《小品六章》写旅居日本的生活,文笔精美,语言雕饰,设景味道深长; 二、郁达夫的游记散文中《屐痕处处》和《钓台的春昼》是代表他风格的作品,尤其是后一篇,写出了富春江秀丽的景色,于凭古怀悼之间,抒发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是浪漫感伤散文的重要成就。 第四节 白话美文的典范 一、朱自清(1898-1948)的抒情散文在20-30年代别有风姿。代表作有:《踪迹》、《背影》等。内容有反映社会人生的《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有抒写个人际遇的《背影》、给亡妇》;有写景状物记游的《荷塘月色》、《绿》等。以“真‘为本色。在艺术上具有“温柔敦厚”的美学风格;情景交融的艺术创造;圆熟精巧的艺术构思;清新隽永的语言运用。 “背影”在文章里出现了四次。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 二、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文学研究会成员,1926年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 散文以文字优美见称。《往事》、《寄小读者》是其代表作。 《寄小读者》是以通讯形式写的文艺散文。寄予了对祖国的爱,对儿童的爱。 第五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一、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共23篇,最初发表于《语丝》。 这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保持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心灵解剖,针砭时弊为特色。反映了鲁迅的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 二、《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的散文结集,共10篇,曾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属于叙事散文。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同时,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生活风貌。 第六章 2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 话剧输入与“五四”话剧运动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新兴话剧逐步 形成,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有革新意义。 一、1906年,日本留学生李叔同等人成立“春柳社”。1907年演出小仲马的《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标志着文明新戏正式诞生。 二、批判旧剧理论。在启蒙与批判中呼唤向西方戏剧学习。最早的是洪深的《卖梨人》(1911年),借鉴易剧的是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年) 三、田汉戏剧的艺术风格: 1、审美地把握现实生活时,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戏剧作品的美学形态,是“诗”与“剧”的统一。 2、在剧情构思上追求浪漫主义的传奇性。 3、剧作结构不受时空的限制,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以驰骋其勃发的神思和诗情。 4、语言符合整个剧作“超写实”的诗化倾向和浪漫主义传奇色彩。 第三节 独幕喜剧作家——丁西林 一、江苏泰兴人,现代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