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新organizationbehavior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周评 2008年2月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一、关于组织、行为与管理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及其框架体系三、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五、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六、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七、组织行为学到底教给我们什么八、百年OB 一、关于组织、行为与管理的概念 讨论: 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管理者需要哪些管理能力? 成功管理者的秘诀是什么? (1)管理者角色观:挂名首脑、联络者、监督者、传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排除故障者等。 (2)管理者的技能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有效及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秘诀是: 结论: 从管理的功能观、角色观、技能观和活动观的主线看:每种观点都认识到对人的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开发人际技能? 二、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及其框架体系 1、组织行为学:依据实证科学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有关学科知识,系统地研究各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主要研究对象:个体 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模型—个体水平 组织行为模型—群体水平 组织行为模型—组织系统水平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 2、科学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 3、科学方法三步骤: 4、研究方法: 五、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变量 因变量:是解释和预测的关键因素。1、生产率2、缺勤3、流动4、工作满意度5、组织公民行为 自变量:是什么因素决定生产率、缺勤、流动和工作满意度。1、个体2、群体3、组织 六、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改善人际技能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回应全球化 授权 激发革新和变革 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感减弱 改善道德行为 七、组织行为学到底能交给我们什么? 没有简单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 OB百年历程 1890-泰勒的科学管理 1900-韦伯的官僚制 1910-Cannon发现“紧急(压力)反应” 1920-梅奥的研究,霍桑实验 1930-力温的早期领导行为研究 1940-马斯洛激励理论 1950-俄亥俄领导行为研究,McGregor企业的人性问题,Herzberg双因素论 OB百年历程 2 1960-Turner的工作多样性研究, Mouton管理方格论, Smith工作满意和退休的研究, Fiedker领导行为权变论 1970-Oldham工作特征理论, Lawler对报酬和组织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House的目标-途径和领导魅力 1980-Block授权经理的政治技巧, Manz的自我管理工作团队, Schein的领导行为和组织文化 第二篇个体 讨论题:是什么影响了个体的行为? 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传记特点 能力 学习 价值观 态度 人格情绪 知觉 需要和动机 快乐的员工(基因) 气质 3、能力-工作的匹配 掌握好各类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 根据能力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培训 根据能力差异,合理分工 全面了解能力特点,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 三、学习 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学习的发生,学习是行为的改变。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 强化理论运用—塑造行为的方法 行为塑造的方法 讨论题: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关系 四、态度、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 1、价 值 观 定义: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总看法。 评价、看法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顺序,即为价值观体系。 2、价值观的重要性 价值观构成了道德行为的基础 影响个人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3、价值系统的源泉 4、价值观的类型 罗克奇价值观 当代的工作群体 其他 5、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 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 五、态 度 1、定义: 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倾向. 2、态度组成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态度的形成 态度是后天的; 关于态度形成的理论: (a)学习理论:经多次刺激;经强化;通过模仿; (b)功能主义:态度为心理功能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