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综述-期刊.pdfVIP

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综述-期刊.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综述 陈廷君翁大根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200092)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屈曲约束支撑在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情况下都 可屈服而不屈曲,表现出优良的耗能能力.文章还介绍了这种新型消能支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毗及其 基本设计流程,回顾了这种支撑在一些主要抗震地区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设计 1引言 传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其自身的梁柱系统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铰耗散地震输入的能 量,这种通过耗散能量机制往往会对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造成震后结构修复困难或者修复成本 过高,因而不符合经济要求。因此,现有钢结构系统中,也使用偏心支撑等一些设定的耗能机制 来减少主体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但是这种体系在强震作用下,支撑在受压时会发生屈曲的现象, 故往往需要加大支撑的断面以满足设计要求,从而降低了其经济性;另一方面,在偏心支撑中耗 能的梁一般情况下也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让其进入弹塑性,也就意味着结构的层间变形也很大 了,这不利于震后修复和保护建筑设施。有鉴于此,近年来在日本、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一 Braces),又称无粘结支撑(UnbondedBrace)。此种支撑不仅能改善以往斜撑构件在受压时会发 生屈曲的缺点,使改良后的结构系统的变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使结构在支撑进入屈服后, 能更加有效地吸收地震所输入的能量,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主要介绍此类支撑的特点 与最近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2屈曲约束支撑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如图l所示,屈曲约束支撑的主要构造包括三部分,即核心单元、约束单元和脱层单元。其 中,核心单元为主要受力单元,一般由特定强度钢板组成,为避免核心单元在受压时发生屈曲, 即在受拉受压都达到屈服,须利用约束单元提供侧向约束机制,一般形式为钢管填充混凝土或砂 浆所构成。同时,为了减少或消除核心构件受轴力时传给混凝土或砂浆的力,而且由于泊松效应, 核心单元在受压时会膨胀,因此在核心单元和混凝土之间设有一层无粘结材料。 如图2所示,与普通支撑相比,这种消能支撑的特性除了在受拉受压都能屈服,表现出更为 稳定的力学性能以外,还具有良好的侧向刚度和变形性能,具有非常饱满的滞回环,表现出很好 的滞回耗能能力,极适合作结构消能减震的构件。若配合其他强度的钢材应用和适当设计核心构 件的长度,还能进一步精确控制此支撑在框架受震时开始耗能的时机。 切铆 传统吏撑, 屈曲约束支撑 、 图l屈曲约束支撑构造示意图 图2’普通支撑与屈曲约束支撑的受力性能比较 此类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形式,图3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截面形式[u。 画画国画◎◎◇◇ (c) (d) 图3屈曲约束支撑的几种典型的截面形式 3屈曲约束支撑的发展状况 有关屈曲约束支撑的概念,早在1967年便有相关研究,但直至19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 学者与商人才竞相深入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工程中。1995年神户地震后,更是被大量广泛地使用。 而美国则是在经历1994年洛杉矶地震后才开始积极使用这种新型屈曲约束支撑,并开始对此支撑 构件以及框架试验研究设计方法与规范。 日本在屈曲约束支撑这一领域起步最早,具代表性的有Watanabot2】等人通过5个试件作为 研究对象,为防止约束发生接体屈曲现象,通过试验提出约束钢管所需弹性屈曲力与核心单元屈 服力之问的关系为: 丘,01.0 式中,丘为钢管弹性屈曲力:己为核心单元屈服力。在实际设计中,此比值可取1.5。而近年来, Akira WADA等对屈曲约束支撑的回复力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速度相关 型的滞回模型,采用双线型【31。 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Aiken等人年提出的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流程,并依此 流程设计一栋三层钢框架,这是屈曲约束支撑在美国的首次应用。另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