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书写机制的研究进展来自失写症的证据.docVIP

语言书写机制的研究进展来自失写症的证据.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书写机制的研究进展来自失写症的证据   摘要 近年来人们采用认知神经心理学方法,通过研究失语症病人的选择性语言功能损伤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该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比较认可的书写模型,简要阐述了书写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成分,以及从刺激呈现到拼写出单词的简单动态过程,并回顾了模型建立的实验证据和逻辑思想。   关键词 书写,词汇通路,亚词汇通路,整合假说,字形输出缓冲器。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机能。人类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人们是如何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转换为文字符号输出的?这些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由于这个心理过程的特殊性,人们很难用常用的研究正常人的研究手段(如反应时、fMRI等),将各种不同认知成分分离开来,以语言功能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的认知神经心理学为探讨语言的心理表征和加工理论提供了新途径,并为人们了解语言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根据临床上失写症(agraphia)病人的不同表现,人们将其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亚类型,如词汇失写症(lexical agraphia)、语音失写症(phonological agraphia)、语义失写症(semantic agraphia)、深层失写症(deep agraphia)。而事实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观察到每一个亚类型内部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主要从理论模型出发,着重介绍在书写过程中整个心理过程是如何组织的,该过程包括哪些认知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      2 书写的理论模型简介      一般认为书写的过程包括两条主要通路:词汇通路和亚词汇通路(见图1)。人们通过词汇通路加工熟悉的词语,而亚词汇通路则是通过某些音形转换(phoneme-grapheme correspondence,PGC)规则,来实现从语音输入到字形输出的转换。当人们需要书写不熟悉的词汇或假词(如wug)时,就可以通过亚词汇通路的PGC规则来输出。在词汇通路中,听觉的语音刺激(比如/sΛn/)会激活记忆中存贮的所有语音相关的表征,如son,sun,song等,所有这些表征存贮在语音输入词典。然后,由听觉刺激激活的语音表征进入语义系统,激活与之相关的词义来理解其意义。语义系统存贮了人们所熟悉的所有词义,研究者假设任何形式的词汇(听觉、视觉)意义都存贮在语义系统中,人们听到看到的词语必须通过语义系统才能通达其意义的表征,因此所有和理解相关的任务都需要语义系统的参与。语义系统中激活的语义表征进一步进入字形输出词典。研究者认为在这个词典中存贮着熟悉词语的抽象字形形式。然而拼写是一种序列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在拼写过程中字形表征一直维持激活,因此人们假定在字形输出词典之后存在一个字形输出缓冲器(graphemic buffer),来维持拼写过程中抽象的字形编码。而最后的输出过程又包括几种不同的形式,如口头拼写(oral spelling)、书面拼写(written spelling)、打字(typing)等,人们通过字母名字转换(letter name conversion)或字母形式转换(letter form conversion)两种机制来完成这个过程。   在亚词汇通路中,它包括两个过程,首先通过语音分解来接收前词汇过程的听觉和语音输入,将其分解为小的语音单元,然后通过PGC转换规则来进行音形转换。如听到“Philip”这个词,我们会自动地将接收到的语音刺激分解为/f/,/i/,/l/,/i/,/p/这几个语音单元,然后根据GPC规则,/f/音对应着f或ph,/i/对应着ee或ea,以此类推,就能产生相应的单词了。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1,2]认为在语音输入词典和字形输出词典之间可能存在一条直接连接而不经过语义系统的通路,称为“非语义通路”或“直接通路”。是否真正存在这条通路目前还在争议中[3]。      图1书写理论模型      3 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如何让我们了解和完善理论模型      3.1 拼写中的通路数量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在拼写熟悉词和不熟悉词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通路,分别为词汇和亚词汇通路,但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真、假词的加工是在同一过程中完成的。那么认知神经心理学家是如何通过失写症病人的研究证明两条通路同时存在的呢?我们知道,如果损伤了拼写真词和假词中某一个功能,而另外一种功能保留,如拼写真词的功能完好而假词受损,或者假词的功能完好而真词受损,则可以证明其加工过程是分离的。   下面将以两位脑损伤病人为例,来验证以上观点。病人RG[4]和PR[5]恰好表现了真词和假词的拼写能力的分离。RG拼写真词困难(正确率66%)而假词正常(99%),相反PR拼写真词正常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