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网络、情境因素与知识协同关系实证研究.docVIP

社会化网络、情境因素与知识协同关系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化网络、情境因素与知识协同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化网络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探究其对于知识协同的作用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社会化网络、知识协同基本定义的界定上,利用维度衡量、模型构建为架构,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引入情境因素作为外生环境因素探究其对于社会化网络及知识协同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社会化网络对于知识协同以及情境因素中部分维度有着显著影响;用户因素对于知识协同存在显著影响,情境因素在社会化网络与知识协同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社会化网络;知识协同;情境因素;知识创新   DOI:10 3969/j.issn.1008―0821.2017.06.012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l(2017)06―0072―08   当前,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应用也层出不穷。社会化网络的出现,受到大家的追捧和广泛的参与,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身处网络的我们也同时处在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知识是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而知识创新是个体、组织提高与保持竞争力的主要方法。而随着创新的成本越来越高,创新周期越来越短,仅仅依靠单个知识个体创新无法保证竞争力的需要,而由多种知识主体共同构成的社会化网络不仅协同意愿较高,且网络系统中的知识流动速率较快,有利于实现知识主体间的无缝隙交流,知识能够有效共享、集成、加工与转化,确保实现快速的知识输送从而加速知识创新活动。当然,在我们利用社会化网络进行知识协同的时候,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情境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情境因素主要是关于在进行知识活动时,与之有关的条件、背景和环境等,它既包括外部的情境因素,也包括知识主体的情境因素。可见情境因素是我们在研究社会化网络和知识协同之间关系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引入了情境因素这个范畴,研究社会化网络、情境因素、知识协同这3??之间的关系。   1文献回顾   1.1社会化网络理论回顾   ??社会化网络的内涵定义来看,国外学者强调社会化网络中的关系性,德国学者Alexander Richter等(2009)认为社会化网络是一种应用系统,它能为用户提供身份管理,也即个人自身的描述(比如以个人档案资料的形式进行),和其他用户进一步保持联系,以及对所拥有的关系进行管理。Mitchell等(2009)认为,社会网络也可以称之为关系,是指在一群特定的人之间,他们之间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建立的直接社会关系以及通过物质环境和文化共享而建立的间接社会关系。Dongmalm(2012)认为,社会化网络又可称之为社交网络,它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间在兴趣爱好、人际脉络、交易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国内学者更多强调其技术性,邓胜利等(2010)认为社会化网络是指在网络服务环境下,一系列的社会化网络行为组合而成的复杂关系网,用于构建社会用户关系网络和强调协作开发的Web2.0应用。李健(2012)认为社会化网络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形态,它是以“六度分割理论”为基础,以现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社会关系网络。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社会化网络的定义为:网络用户通过参与社交网络平台(如人人网、知乎)获取信息、收获知识和在这种方式下建立的社会化交往关系。这个定义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①社交网络平台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共同的参与平台;②参与社交网络的用户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收获知识;③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所建立的社会化关系。   1.2知识协同理论回顾   协同学理论是由德国学者H.Hak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协同的含义主要是指不均衡的开放系统如何在与外界互动时,通过内外部资源的协同作用,自发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性。最早将协同学引入管理学领域的是英国学者H.伊戈尔?安索夫,随后,更多的学者对协同学进行了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最早将协同学应用到知识管理领域的是知识管理专家Anldam,他于2002年首次提出知识协同概念,指出知识协同是知识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将这一趋势称为第三代知识管理――以知识协同为标志的知识管理阶段。   Chatenier等认为知识协同是一种学习过程,它通过4个阶段实现:外部共享、内部集成、融合、创新,他认为知识协同的学习过程的目标是知识创新。樊治平等也认为知识协同是多个行为主体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资源进行协作创新的过程。李全喜在研究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协同过程中发现,组织间的知识协同一般包括5个方面:知识共享、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