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doc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 学生积极、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各有哪些表现? ????????? 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常见原因? ????????? 哪些措施可以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 曾 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 作者:曾琦????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82/200406/ca486734.htm????点击数: 36????更新时间:2007-9-27 摘要:从时间上定量分析,一天之内,学生因不参与而浪费的时间达两节课,好、中、差三类学生差异巨大。从学生参与的范围、形式、目的、角色等进行定性分析,各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误区。只有树立学生主体参与观,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关键词:学生参与;主体性;现状分析 尊重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主体性原本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人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被引入教育领域后历提出的学生主体性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时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从80年代初期提出主体性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尊重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观念已经得到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如何将这种主体性教育观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而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这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主体性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少研究者和教师都已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要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首先需要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为此,笔者利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存在大量误区。 学生课堂参与的误区──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现状的定量分析 通过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我们对学生在一堂课40分钟内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以及好、中、差三类学生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调查所得平均结果,对学生在一天、一周内的参与情况进行推算,结果见下表。 表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一览表 一节课(40分) 一天(6节课) 一周(5天、30节课) 参与状况 参与时间 不参与时间 参与时间 不参与时间 参与时间 不参与时间 平均水平 27分 13分 162分(4节课) 78分(2节课) 810分(20节课) 390分(10节课) 好学生 34分 6分 204分(5节课) 36分(1节课) 1020分(25.5节) 180分(4.5节课) 中等生 22分 18分 132分(3节课) 108分(3节课) 660分(16.5节) 540(13.5节课) 差生 14分 26分 84分(2节课) 156分(4节课) 420分(10.5节) 780分(19.5节课) 由上表可知,按照学生每堂课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平均水平推算,一天之内,他们因不参与而浪费的时间就达2节课,累计一周则耍浪费10节课。更值得注意的是,好、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时间方面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差生与好学生相比,一天之内,相当于要少上3节课,累计一周则要少上15节课。固然,差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通过以上对课堂参与时间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差生将会不断产生,而且,他们与好学生、甚至与中等生的差距还会不断加大、加深。 二、学生参与现状的定性分析 以上,仅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就已提示我们。目前,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不容乐观。但是,真正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此,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参与的范围、形式、目的、角色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误区。 1.学生的参与仅限于课堂 当教师被问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时,他们往往可以列举出为数不少的措施,其中,不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众多的措施几乎只是着眼于课堂之上,似乎学生的参与只限于课上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之前、之后都不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忽视学生课前、课后参与的同时,教师却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留下大量的家庭作业使学生穷于应付。实际上,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设计,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复习和家庭作业将学生的参与扩展到课堂之外,使课前的预习成为学生课堂参与的先行阶段,课后的复习和作业成为学生课上参与的后续阶段。例如,要讲述一篇有关长城的课文,按传统的做法,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熟悉生字词,学生只是机械地抄录字典上的有关解释,并且对这种千笛一律的预习方式厌烦不已。相反,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