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科技学院通风设计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北科技学院通风设计说明书

目 录 摘要 ……………………………………………………………………2 井田特征及开采、开拓系统 …………………………………………3 采煤方法和井田开采、开拓 …………………………………………6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7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11 计算矿井通风阻力 ……………………………………………………16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8 通风费用概算……………………………………………………………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工作地点供给新鲜空气、以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这种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为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并在井巷中做定向和定量的流动,最后将污浊空气排出矿井的全过程称为矿井通风。包括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矿井通风设计是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其设计是否合理对全矿井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具有长期而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通风系统 风量 通风阻力 风压 通风机 1.井田特征及开采、开拓系统 1.1井田概况 本矿区气候属北方气候。气候温和,四季明显,日照充足,春秋季短。该煤系地层为石灰二叠纪,山西统和太原群,井田内无地质构造,埋藏稳定,均为全部可采煤层,地表平坦,有河流等自然地物,井口及工业广场选择不受地形限制,供电等系统良好。 煤层赋存状态表: 煤层 赋存 状态 M1厚(m) 3.7 M2厚(m) 4.9 煤层间距(m) 350 煤层倾角α(°) 15 煤层容重γ (t/ m3) 1.41 煤层埋藏深度(m) 300 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 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 M1层 顶板 岩性 伪顶 无 直接顶 泥页岩 老顶 砂岩 底板岩性 灰岩 M2层 顶板 岩性 伪顶 无 直接顶 页岩 老顶 灰岩 底板岩性 灰岩 1.2 矿井采区划分与布置 M1层与M2层相距280m,设计时只研究M1层的开采通风情况,M2层与M1层类似。 把井田划分为2个阶段,每个阶段沿煤层的倾斜方向长度为720m。 沿煤层的走向把煤层划分为4个采区,即C1,C2,C3,C4(如图示),则每个采区的倾斜长度为720 m,走向长度为1350m。 在每个采区内沿走向划分为3个区段,即Q1,Q2,Q3(如图示)每个区段的宽度为240 m,即采掘工作面宽度为240米。 第一水平有两个采区同时工作,每个采区内有一个采掘工作面工作和一个准备工作面。 采区划分与布置图 C1 Q1 Q1 C4 C2 Q2 C3 Q2 Q3 Q3 1.3煤炭储量的计算 1.3.1矿井工业储量 Zg=S×m×γ 式中: Zg—— 矿井工业储量,万t; S—— 可采煤层面积,m2; γ—— 煤的容重,1.41t/m3; m—— 为两个可采煤层煤的厚度之和,为8.6 m; Zg=777.6×8.6×1.41=9429.2万t 1.3.2设计可采储量 Zk=( Zg-p) ×C 式中 : 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g —— 工业储量,万t; p ——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C —— 矿井采出率,取0.8;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田边界要留设边界煤柱、防水煤柱以及工业广场的保护煤柱。估算本煤田内工业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约占工业储量的5%。煤层为中厚煤层,按《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本矿的采区采出率为85%。 本煤田已探明的工业储量为9429.2万t。根据《规程》规定,故煤田的可采储量:9429.2×95%×80%=7166.2万t。 1.4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1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 根据井田的可采储量及地质构造,确定本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 1.4.2矿井服务年限 由 T=Zk/(K×A) 其中: T —— 矿井的服务年限,a; Zk —— 矿井的可采储量,万t; K ——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K取1.4; A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经计算得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