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婴儿情绪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情绪发展 (一)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 1、华生 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2、布里奇斯(K.M.Bridges,加拿大,1932 ) 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些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3、伊扎特 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 4、孟昭兰 婴儿有8—10种从中总进化中获得的情绪,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和诱因 华生: 爱——婴儿对柔和的抚摸或轻拍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像展开手脚和脚趾作咕咕和咯咯生那样的一些反应。 怒——如果限制婴儿的运动,就会产生身体僵直的反应,或像手脚乱砍似的运动,还有屏息、尖叫之类的反应。 怕——听到突然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吃惊反映,当突然失去身体支持时,嚎叫、屏息、啜泣。 (二)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克林勒特和坎佩斯的研究: 1、无面部知觉(0~2月) 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月) 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月) 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确认情绪信息(7、8~10月)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情绪的社会化 婴儿的情绪识别 弗洛姆带领研究人员展开一项“汪汪”实验。他们挑选128名很少或从未接触过狗的婴幼儿,年龄从6个月到2岁不等。研究人员随机给他们播放温和或狂躁的犬吠声,同时向他们展示同一条狗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中的狗表现出攻击性,另一张中的狗则流露出温顺友好的表情。 ? 当狂躁的犬吠录音播放时,大多数6个月大的婴儿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狗表现出攻击性的照片上。 (三)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1、社会性微笑 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是内源性的或诱发性的,并非社会性的微笑。 约5周始,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8周时,婴儿会对一张不移动的脸发出持久的微笑。 从5周至3.5个月时,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 4个月开始,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 2、陌生人焦虑 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 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 3、分离焦虑 随着婴儿与母亲情感联结的进一步建立,婴儿也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分离焦虑,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 分离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分离焦虑的产生与婴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景等因素有关。 ? 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这一现象我们即称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个月时才发生的。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婴儿情绪发展特点 情绪发展有先天生物学基础,在后天环境适应中逐步分化、丰富。 婴儿情绪发展由最初只与生理性需要相关到还与社会性需要相关。 婴儿的情绪发展与其照料者关系密切。 婴儿情绪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相互渗透。 情绪发展成为婴儿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个体社会性发展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指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逐 渐形成适应该社会的行为方式,履行该社会所期待的角色行为,发展自身社会性的过程,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化 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社会性发展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社会性 发展的任务和内容不同。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亲子依恋、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和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 实 验 美国心理学家哈罗(H.F.Harlow)的婴猴对人造“母猴”的实验最有力地支持这一观点。用两个假的“母亲”:一个是用金属做的,但能提供食物(乳汁),一个是用柔软的布做的,但不能提供食物。实验中发现,如果强迫婴猴做一种选择,它们宁愿同一个温暖的、柔软的、毛巾质料的“母亲”接触, 尽管这个“母亲”不能提供食物;而不喜欢同一个冰冷的、硬的、金属质料的“母亲”接触,虽然这个“母亲”能提供食物,但它不可以拥抱,哈罗也发现,被剥夺了肉体接触的婴猴,虽然其它方面给予很好的照看,但它们极端胆小和畏缩,无能力和同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生病和死亡率也较高。 另一项实验 由母亲抚养长大的猴子 由替代的母亲(毛绒绒的玩具猴)抚养长大的猴子 不能成为好母亲: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