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内:没有“匠心制造”,拿什么赢未来?.docVIP

林内:没有“匠心制造”,拿什么赢未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内:没有“匠心制造”,拿什么赢未来?   当智能工厂、无人工厂、互联工厂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还需要兢兢业业的“工匠”吗?“工匠精神”还能适应这个时代吗。   “将细小的工作做到位了,就能成就最伟大的企业。”   几乎很难想象到,说此话的是上海林内生产线上一名年轻又普通的“工匠”。12年来,他只专心做一件事,就是焊接!他叫蔡顶峰。时间久了,便被同事们开玩笑地称“蔡焊接”。但在他纯朴而执着的眼神中,透射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没错!在燃气具产品生产线上,像检测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工作,好像人人都能做。但其实精准到几毫米,连眨眼睛都要小心翼翼的细小环节,控制好最细微的尺度,并达到“零不良”,工匠精神决定了产品的品质。   如同多数日本企业,日本综合热能器具制造商林内集团在98年的发展历程中,“品质就是生命”是其保持稳定竞争力的“核心密码”;而在近百年风云激荡中,支撑其“品质”的,正是当下中国制造业呼吁较为强烈的,也是最需要坚守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林内与上海燃气集团1993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林内有限公司,独具特色的“林内制造”处处可以体现。诸如燃气控制阀、电子控制元件、燃烧器、热交换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都是坚持“原厂自制”;而一道极其简单的工序,员工也都需要经过30000次零失误操作才能上岗去做。   术有专攻,从不动摇,方能成就永恒品质。但另一个问题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智能工厂、无人工厂、互联工厂等先进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被大量使用,甚至高度智能化,还需要兢兢业业的“工匠”吗?“工匠精神”还能适应这个时代吗?   智能制造时代,还需要工匠精神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位于上海奉贤产业园的林内工厂,《中外管理》记者看到的是机器人与人工的配合,恰到好处!上海林内副总经理陈光杰不否认现代化工业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但对于一个企业的基因,时代在变,匠人的精神永远不变。“虽然自动化设备数量很多、自制率很高,但我们并不盲目使用自动化设备。”   拿机械手来说,上海林内坚持:对于相对简单的操作交给机械手去做,而多角度、相对复杂的操作仍然要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比如在涂装生产线上,林内自制的机械手可以完全模拟熟练工匠的操作手法,对燃气具格栅进行珐琅涂装;在铆钉焊接的部分,机械手按不同的焊接位置,自动更换焊接手。   神奇的是,这些机械手完成的工作,都是把熟练工人的动作通过扫描采集到电脑中,生成电脑程序,使机器人完全模仿熟练工人的动作,达到熟练工匠手法的精细程度。这难道不是工匠精神在智能制造时代的传承吗?   精诚所至,金石?榭?。林内集团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可以说在1920年成立时就已经奠定。近百年来,这家来自“工匠之国”――日本的制造企业,一直专注于热能及燃气具技术,在全球市场推出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燃气壁挂炉以及商用采暖热水系统在内的综合热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其拥有对生产线以及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的能力,以及坚持“精品制造”的一贯作风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这种工匠精神是在其企业、产品、技术发展过程中,通过员工相互传承、技术升级换代,对产品、技术的精益求精、苛求品质过程中形成的。如今依然是。   但是,“工匠”们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机械的劳动。“机器人的使用对‘人’的考验,主要减员增效,可以将部分员工解放出来,从事更重要的品质检测和复杂的操作岗位工作。”陈光杰对《中外管理》说道。   而林内自制的机械手等设备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则是“拟人化”,以实现难度更高的自动化操作。今后也会有更多如珐琅机器人、铆钉机器人一样传承工匠技术的机械手出现。   2017年3月,林内在上海奉贤区产业园新建成的智能装备生产线广泛使用机器人,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的智能化程度。陈光杰说:“燃气具生产线上,硬件装备基本与日本林内同步,可以大大提高上海林内的智能化生产水平,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这是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企业升级的必然。   比如在热水器本体机器人焊接线上,上海林内主要采用机器人加工热水器外壳。机器人配置在设备的两侧,中间进行侧板折弯,折弯后的侧板用专用夹具同后板组合,机器人进行自动焊接完成外壳的生产。“这个工作原来需要五个人完成,现在只需一人,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三倍。”陈光杰十分欣慰于这种变化。   持续“改善”,加码产品“提速”   即便如此,也依然不会改变“精益制造”的本质。   在“工匠”蔡顶峰眼里,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喷焊动作,也有数种改进的可能;就算再完美的机械手,也一样需要人的智慧去尝试、去改进。“工匠”们从不满足于99分,他们追求的是100分。为什么他们对品质追求至高?   对于燃气热水器这样的产品,安全沐浴永远都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严格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