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二、民法的语源 源于中世纪后期市民国家的市民法 三、民法与民法典 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都是民法;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体系将各种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编篡起来的民事法律基本规范,通常以“民法典”来称谓,它属于民事基本法。 四、民法与民法学 五、民法与商法 第二节 民法的沿革 一、罗马法的编纂及其影响 二、19世纪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典型 (一)法国民法典 1、所有权绝对 2、契约自由 3、过失责任 (二)德国民法典及现代民法的特点 1、限制所有权绝对性。(第903条)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利益的范围内,可以随意处分。 2、限制契约自由。不得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对格式合同进行规制,在劳动领域推行集体契约。 3、确立无过失责任原则。针对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灾害,对特殊侵权责任实行。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产品责任、工伤。保护弱势群体 三、20世纪至今有代表性的民法典 四、我国的民事立法 第三节 民法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又称人身非财产关系。如基于人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荣誉、名誉、著作、发明等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人身关系均由民法来调整,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第四节: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是私法 二、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三、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第七节 民法的效力 一、民法对人的效力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 三、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的概念 民法的基本特征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 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民法调整的对象是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民法与 社会经济交往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财产关系的分类 1、静态财产关系(财产所有关系) 又称财产支配关系,是财产在特定主体支配下形成的支配者与社会一般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2、动态财产关系(财产流转关系) 又称财产流转关系,是财产由一主体向另一主体移转时,在财产转让者与受让者之间形成的财产关系。 财产”是指对人具有经济价值的事物。包括物质资料和智慧财产。 财产关系并不都是民法调整对象,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即横向经济关系。 (一)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的特征 1、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 2、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在自愿基础上发生的 3、这种财产关系大都是等价有偿的 (一)人身关系的特征 1、这种人身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 2、这种人身关系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 3、这种人身关系与其主体不可分离 (二)人身关系的分类 1、人格关系 人格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人格而形成的以主体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身份关系 身份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社会身份而形成的以主体的身份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所谓“身份”是指人基于先天的血缘或后天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第五节 民法的本位 民法以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为本位 第六节 民法的渊源 一、制定法 二、习惯 三、判例 四、法理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第二章 民法基本原则 目 录 第一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第一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基本原则—— 贯穿民事立法与司法始终 对民法制度和规则体系具有统领作用 民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民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的集中反映 体现民法调整要求 特征: 1、民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抽象概括,而非具体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 具体性、逻辑性 “假定——处理——制裁” 法律原则: 抽象性、非逻辑性 “抽象的价值判断”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2、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作用:指导性,而非模式性 法律规范: 法律原则: 明确行为模式(可为、须为、禁为)及行为后果 指导行为的方向(提倡、反对)、后果不明确 3、效力贯穿民法始终,是对具体制度、规则体系的统领 法律规范: 法律原则: 适用于具体社会关系的调整 整个民法制度、体系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