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模式研究.doc

归因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因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归因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组情况: (一)课题组织情况 课题组长:朱忠平 副组长: 鲁旭东 李国民 课题组成员:卞和保 谈国平 钱士军 尹利娟 陈国全 王秀凤 汤珍香 王丽华 邓 叶 高惠娟 郑丽杰 韩丽萍 陈国旗 姚 跃 周 叶 杜永庆 潘 蕙 周爱芳 郑 萍 孙国洪 谢爱娟 潘丽萍 (二)课题名称 “归因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三)课题研究报告执笔人:鲁旭东 二、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方向性、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原则。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1、职业学校学生固有的生理、心理特点。2、品德结构(知、情、意、行)各要素发展不平衡。3、社会的偏见与自卑心理。4、个人愿望或目标不明确。5、职校老师在教育上的问题。6、家庭教育不当。7、社会道德失范和文化市场失控等,都容易使职校学生在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不良行为,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往往会简单地将不育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于学生的品德问题,或者因末能找出其行为真正原因,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德育工作不能取得实效。而且不正确的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及自我评价、自我期望,影响到其今后行为。 本课题是继常州市重点课题《应用归因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结题后的滚动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于2004年12月,申报溧阳市级课题备案。溧阳市教研室有关领导和专家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案的可行性充分肯定,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增强了对本课题研究的信心,我们对本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修订。2005年11月,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由此顺利通过了常州教育科研所的中期评估,且被确定为常州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 在本课题的中期评估中,专家给了如下评价“该课题为滚动研究课题,有新的研究视角和价值,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恰当,有较先进的支撑理论,学习研讨和教育实践扎实,有具体的实施计划,能按进度开展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材料,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建构‘实践模式’(作为假设),并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具体环节,深入开展学习研究,要围绕目标创建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必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教育理论观照,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德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定的教育内容在动态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自已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从而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个人的思想道德认识,进而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形成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因此,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研究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正确归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指导教育和自我教育方法,能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应用归因理论,对学生不良行为正确归因,并采取相应的德育方法矫正。 学生的不良行为包括不良的品德行为和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导致的不良行为,在职业学校中,不良行为发生是较普遍的,对不良行为的教育和纠正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将直接踏上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坏将影响他的一生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产生影响。针对学生不良行为来研究如何根据归因理论正确归因,如何教育和纠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学生归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积极归因。 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上: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道德发展水平较低、认识能力不强。往往容易接受落伍的道德观或错误的逻辑观;由于社会对职校学生偏见,导致学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个人愿望或目标丧失,这些学生如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就会导致自身比较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不去努力;有的学生由于不良行为长期没得到纠正,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客观上,社会的不良影响起着某种反面的“社会导向”作用,家庭的不良影响,乃至于学校的不良影响,如对学生缺乏感情,师生关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