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 主讲:李旭东 (如东县实验中学) 个人简介:李旭东,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如东县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 听讲对象:如东县实验中学全体教师 讲座时间:5月14日 不久前在“教育在线”上看到了一篇题为《今天的教师该拿什么来面对“本领恐慌”?》的文章,其中说道:有的教师感叹道,如今的教师实在不好当。上课的时候,面对着坐在下面的学生时不时的追问,常常显得底气不足。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方面,如今的学生往往走在了老师的前面。由此,诸如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职业生存方式恐慌、角色恐慌在为数不少老师中弥漫开来。(这里还不排除导致我们心理压力的考试,为什么不谈考试压力以及升学压力,我个人认为教育的关注点应该在人身上,而不在没有生命的分数上,只有改变了这样的观念,对教育才能有哲学的思考,社会的思考,责任的思考。) 由此思考中这样一个命题:“为学、为人、为师”。这一顺序是我的个人认识,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思考的,教师首先应该“为学”,清人彭端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为学一首示子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这说明不管谁,都应该学习。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从为人的角度来说,但离不开学习。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是从为师的角度强调了“惑”,也可以理解为反思。 以上理解,仅仅是我从社会人的角度来思考的,强调了一个自然人,必须首先为学,然后为人。在此基础上来思考一下教师的角色,传统的教师是老师,向学生传授“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的知识。但信息社会背景下,许多知识领域,不少老师并不比他们的学生知道或掌握得更多。年龄的增长并不与知识成正比,权威的树立也不再和年龄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收到严重的威胁,仅仅靠已有的知识结构开始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教师只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发展。 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注意到教师的个体成长和群体发展。个体的成长主要是个人的素质的提升,群体的发展主要是管理的发展路径。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时,我仔细地研究了有关教师专业的理论,在基本了解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架构之后,我从当今较为前沿的理论中筛选了两大理论——叶澜的“新基础教育”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叶澜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在指导教师个人成长方面极具指导意义,朱永新的“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对教育管理极具操作性。 华师大教授、博导、新基础教育奠基者叶澜教授构建了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即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知识结构。即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知识面及相互关联。包括: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运用的技能、技巧;一至二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科知识。 新的能力结构。即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包括: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他人包括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主管领导、社区人员等。 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成熟标志是形成教育智慧。这种教育智慧集中地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先是敏锐地感受、准确地判断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次是具有把握教育时机、化解冲突、消除矛盾的机智;再次是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及时地做出教育决策、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最后是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真诚对话的魅力。 叶澜教授归纳的专业成长理论可以作为“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基本理念。群体发展的理论,我们来看一下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 全国人大常委、新教育实验创始人、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在论述新教育实验时总结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而我们实验中学正是新教育实验的积极践行者,学校的校园博客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基于新基础教育理论和新教育实验理论,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多维分析,可以分为:公民素养、教师素养、专业素养。 公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