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记者的人文关怀意识
新闻记者的人文关怀意识 以人为本、彰显关怀 新闻记者是社会新闻事件忠实的记录者和报道者,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无论发生怎样的事件,都要勇往直前。但当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记者又当作何选择呢?我们认为,记者不应该仅考虑自己的职业要求而忽视对他人、对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文关怀,否则,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条条刺激但却冰冷的新闻。 也就是说,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公共传播者,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当好信息传播者,同时也要成为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者,把“以人为本,彰显关怀”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评判新闻宣传报道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和固有品格。 救援现场毫无人情味的新闻抢夺战 汶川地震期间,一名被困124小时的31岁茶楼女工被成功救出,“当卞刚芬被救援人员抬出来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不顾武警的阻止,将其团团围住拍照,以至于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动了怒才能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一名现场医护人员不满地说:‘生还者刚被救出来的时候,眼睛蒙的布太薄,照相机的强光会对她的眼睛产生强烈刺激,会伤了她的,你们记者就不能照顾点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呀!’”在灾区现场,每当有一位幸存者被救出,总能看到无数的摄像机和相机闪光灯,堵住拯救生命的路、延误救命时间。受众埋怨记者“没人性”,而我们的记者心里也叫屈,作为一个“我在现场”、有新闻敏感和职业精神的记者,如何在这种残酷的灾害报道新闻争夺战中取舍,还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媒体“恶搞”地震严重违背新闻伦理 5月19日出版的第60期重庆《旅游新报》无视哀悼日期间全国人民的悲痛之情,违背社会公德与新闻道德,在图片制作中把几个裸露的“美女”涂上假的鲜血,在一片假废墟拍中写真,以女模特儿模仿汶川大地震灾区群众受苦的情况,实在令人震惊。 《旅游新报》恶搞地震报道,目的是为报纸增加娱乐看点,增加发行量。但是在举国悲痛的关键时刻,如此违背新闻伦理的娱乐版面挑战了全体同胞的道德情感底线,将自己送进了“停刊”的死胡同。在公众声讨声中,该报已经被停刊整顿,负责人被免职,相关责任人被除名。《旅游新报》已通过网络发表致歉信,但是该报造成的恶劣影响远未消除。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旅游新报》被停刊整顿 福建厦门雨中即影:马路“陷阱”太坑人 反方 新华网友 61.55.245.*?? 拍这组照片的人真没公德,把抢新闻,抢热点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新华网友 221.216.8.*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责任”,曝光食品厂违法是正常的应该鼓励,有食品厂违法而不查应是工商局和质监局的责任;而守株待兔等着别人用生命表演是记者的卑鄙,从理论上讲应该也是触犯法律。这和窝藏嫌疑犯没什么区别。 新华网友 222.132.155.* 这个记者还真有心抓拍,不去找个牌子告诉大家这里危险!我们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哪里去了?我的老师告诉我是防范而不是等待! 新华网友 221.198.20.* 我怀疑此记者的职业道德的:从照片来看,很有可能他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了,就等着有人骑车掉进去。如果这种猜测是真的,那只能说:悲乎,哀哉! 新华网友 221.203.184.*?? 这个摄影记者怎么这么坏,镜头对准陷阱等着过路人陷入水坑拍照,我看这个记者比偷井盖的人还可恨。 正方 新华网友 220.184.252.*???为什么要为难记者,如果不是记者拍下这张照片,大家还能在这里发表评论吗?关键是要让大家知道建立和谐社会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新华网友 218.68.219.*??? 我认为这是一张事先构思好的摆拍照片!如果不是,该新闻照片构图简单明了,震撼性强应属当世佳作,正因为作者在那里“守株待兔”猎取到了他们,震醒了各阶层人的重视,挽救了众多人的伤痛及生命!作者功大于过可歌!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嚗光过南京某食品厂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做月饼在全国震怒,各地上下都查处此类行为,请国人深思这个记者缺德吗?这类事件是可歌,还是可泣? 新华网友 203.192.13.*?? 《马路陷阱太坑人》这组新闻照片作者抓拍的非常好,画面完美,主题突出,是一组突发新闻照片。 新华网友 202.84.17.* ? 如果没有看上去这么惨烈的照片,估计也不会引起大家如此的共鸣,也就更谈不上主管部门的重视了,这一个角度看,记者还是好记者。 新华网友?222.84.127.* 管路的人干什么吃,养路费的那里去?同胞们不要怪记者同志,他尽责了,该查查管路的干什么吃,知道不 记者: 对于“守株待兔”的指责,柳涛觉得有些委屈。他说:“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很残酷。当时狂风暴雨,我在那里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等到那个场面。如果没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说明那里有个水坑。拍不到那个坑,有关单位或许不够重视,今天就不会填补那个坑,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可能在雨中摔跤。”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