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企业“末位淘汰”制及相关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12月1日发布会议纪要明确企业以“末位淘汰”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本文从分析末位淘汰制度的历史发展,结合实际分析企业在使用该制度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 末位淘汰 法律风险防范 劳动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12月1日召开了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会议中对劳动纠纷案件审理中出现的以“末位淘汰”“竞争上岗”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纠纷所产生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明确。现将会议纪要摘录分析,以供参考。
纪要摘录:2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一、末位淘汰制简介
末位淘汰法则(活力曲线)是美国通用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的一种评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员工划分为ABC三类,其中10%的C类员工将在年末被裁员。通用公司以此来确保企业不断地获得向前迈进的动能。这种考评办法传入国内后,国内的许多企业也纷纷效仿,华为,顺丰,滴滴,美团等大企业均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华为自2001年开始每年“末位淘汰”5%-10%的员工;顺丰公司以“末位淘汰”弥补企业经营战略失误,裁员让自己的财报更加好看,从而借壳上市。滴滴则提出了信用服务评价体系,由客户评价“末位淘汰”下属的司机员工。11月30日,乐视公司也宣布年末将以“末位淘汰”为由淘汰10%员工,按N+1个月工资(N代表工作年限)进行补偿。此次最高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也正是在这越吹越旺的“末位淘汰”风潮之中出台。
二、末位淘汰制的弊端
末位淘汰制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着激励员工,精简机构,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弊端。比如一个部门有甲乙丙三个员工,其中甲的绩效是12,乙的绩效是10,丙的绩效是8。再假设乙的绩效符合社会平均劳动强度所??造出的价值。这时按照绩效分配报酬,甲可以获得乙的报酬的120%,丙可以获得乙的报酬的80%。这样就会产生按劳分配的激励效应。在下个评选周期丙和乙都会努力向甲看齐,丙因为能力原因即使达不到甲的水平也会努力向乙看齐。这样会形成劳动中你追我赶、和谐有序的良性竞争局面。
如果实施的是末位淘汰制度,这个时候丙被淘汰,似乎甲和乙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的内心始终会存在很大的压力与焦虑。因为随着新人进入,新的淘汰标准也会随之改变,不被淘汰的标准可能会提高到12或者12以上,一轮一轮淘汰下来,标准不断提升,对劳动者的压榨也越来越厉害。竞争规则已经由企业与市场的竞争变成了同事与同事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为了不被淘汰也会发生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争斗。而在这种状态下只有企业的所有者才会获利,这也就是华为等企业的所有者们乐此不疲的原因。
三、企业使用末位淘汰的风险及防范
末位淘汰并不是一种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具体的规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过错性辞退,主要包含(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取条件。(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3)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类非过错性辞退,主要包含(1)劳动者患病负伤,在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3)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三类经济性裁员。法律并没有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企业管理考核中的末位员工被“淘汰”,缺乏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12月1日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已经明确:用人单位采用“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要求企业支付赔偿金。企业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对以下方面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注意区分“不胜任工作”解除合同与末位淘汰的区别。任何企业都存在“末位”员工,但在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员工不一定是不胜任工作的员工,即使确实不胜任工作,企业也应当依提供培训或者依法调整工作岗位,调整工作岗位后依然不胜任的,这时候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支付劳动补偿金。二是末位淘汰制的适用应当慎重加以改变并完善相关制度。首先应当依法制定末位淘汰的规章制度,变“末位淘汰”为“首位激励”,同时该制度应当征求工会意见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其二要制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