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桐泾公园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桐泾公园调查报告

苏州桐泾公园调查报告 饶玉婷 摘 要:桐泾公园位于桐泾路与苏福路交界处东北角,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我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该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运用简洁的设计和造园手法,充分体现现代都市人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高新技术的探求欲望。关键词:1 公园概述 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中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公园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公园就是最大限度顺应(或营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和利用生物之间的空间需求、生存竞争、食物链等。此外,生态型公园还包括一些节能、环保、高效益、低维护等内容。在开发资源或建设中,如何贯穿景观生态理论,增强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景观质量,这应当是我们设计者所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但目前许多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者打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帜,且做的是非生态型的设计,使的城市中公园平衡环境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地球只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即承受一定数目的生物、以一定的生活方式无限期的生存下去,而不会对它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产生无法挽回的破坏,而可持续观念则源于人类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居民需求。 2 桐泾公园 桐泾公园位于桐泾路与苏福路交界处东北角,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我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该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运用简洁的设计和造园手法,充分体现现代都市人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高新技术的探求欲望。整个公园以一条环行双向车道为主干道环绕四周,沿主干道分布有入口区、儿童游乐区、中心景区、科学植物园区、生态休闲区和水景区六大功能区。4路,?45路,?54路,?54路空调,?88路,88路空调,?305路,?312路,?315路,?315路空调,319路,?321路,?325路,?900路北环线,?900路内环空调,?923路空调在入口区通过一组雕塑、悬浮喷泉、不锈钢索灯和斜坡植物林的景观序列,营造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景。 图3:入口区 图4:水景区 主入口南侧建有占地12200平方米全省最大的盲人植物园,分为赏花、赏枝、赏果、赏叶四个区,共有120多种各类花卉植物,其中无毒无刺具有明显嗅觉、触觉特征的花卉植物近70种,设置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介绍,形成多元化线路,方便盲人游客出入植物园,并且设有适合盲人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等无障碍设施,突出了资源共享、人文精神和人性化理念。水景区融入了高科技与生态的理念,形成大型水石假山,展示了“水乃生命之源”的景观,气势宏大,令整个公园增添了许多灵气。密林主入口相隔离,形成了较独立安静的小环境,内设一系列造型独特的运动娱乐设施,为小游客开辟了活动天地。整个公园采用悬浮水幕、曲折河道、浮雕景墙、乡土树种、螺旋灯塔等造园元素和现代手法,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来体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美,让游人真切地感觉在古朴中不失现代,在现代中不失自然,在自然之中又充满着深刻的寓意。 图6:现代与古典结合 2.6 充满人性化的公园设计 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建设,浓厚的人本意识特点充实着整个公园。 首先,桐泾公园于2009年四月通过提升改造,增加了地震应急避难功能,功能渐趋完善,设施齐全,设计容纳人数约为3万人,紧急情况下可容纳5万人。园内设置:应急篷宿区5处,供临时安置灾民搭支帐篷和简易房,200平方米应急物资储备库,作为应急物资的储备点,应急停机坪一处,供救灾直升机紧急起降,应急水井两处,供临时饮用水,水冲式应急活动厕所3处,应急活动淋浴房2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供电等。 其次,生态休闲区是全省最大的盲人植物园,其中护栏、语音系统和盲文协助尽显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再次,它是苏州首个可以汽车直接进园的中心景区公园,园内不仅有机动车车道,还专门设立了三千平方米的停车场,既给游人以便捷,又迎合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在实际使用中充分考虑到百姓丰富的活动内容、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2.7 改造建议 按照规划,桐泾公园将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上,扩展包括南侧航道管理处及周边可拓展作为公园的地块,使公园的面积将由原来的18公顷达到19.9公顷。桐泾公园西侧,包括北侧储备地块及南侧航道管理处的地下空间将进行开发,占地面积为9.51公顷。地下空间资源将为站点商业配套提供可能。 根据规划,桐泾公园的扩建升级将围绕着“建立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