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塑中石窟造像观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雕塑中石窟造像观探究

中国传统雕塑中石窟造像观探究   摘 要:中国传统石窟雕塑造型有着本民族自身的造像特点,它独特的造像表现形式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与时代背景。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大石窟雕塑造像,对造像风格、特点、体积、比例、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石窟造像的造像观,以便于我们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石窟雕塑 造像观 造型风格 造型民族特点 造型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雕塑中石窟造像数量众多,其中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为代表的四大石窟就有造像十多万尊,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石窟雕塑文化资源的丰富性。这些石窟雕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与时代审美,也记载着中国人独特的造像观。它特有的观察形体、表现形体的方式,不同于欧洲希腊罗马雕塑处理方式,是我国先民从生产实践中观察自然万物,通过想象表现出来的。它独特的造型观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物质遗产,蕴含着中国人观察、想象、处理形体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继承。 一、造像人物特点反映外来文化在本土的民族化与地域化 佛教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开窟造像在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高峰。佛教造型的最初原型是从印度雕刻传来中国的。《魏书老志》:“太安初(456)有狮子国胡沙门浮陀南题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云:各历西域诸国……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去十余步,视之炳然,转近转微。”这仅是印度佛像雕刻技法传来中国的一个例证[1]。魏晋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的早期造像中仍能看到偏袒右肩袈裟的印度键坨罗式的造型风格,如北魏昙曜五窟中第二十窟主佛造像为露天造像,造型洗练,其衣饰袈裟就是偏袒右肩的键坨罗式造型风格。造像面容突出特点是秀眉俊目、广额高鼻。躯干特点是胸部开阔平坦,臂膀粗壮有力,盘腿造型宽阔平直,整个造型体态非常健硕,有北方游牧鲜卑族的特点。其雕刻手法概括,风格强悍,有一种阳刚之美。因建窟时有明确的指令,魏书中说:“召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所以造像既体现了大佛“高大雄伟,举世独尊”的制作规范,又有当时帝王的影子,成为政教合一的偶像。造像特点已初步有本土民族化的表现,代表着外来佛教造型与本土造型的融合。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并有意接受汉民族艺术传统与审美,这在石窟雕塑中有所体现。例如龙门窟中北魏时期开凿的宾阳中洞,中央坐佛形象已有当地中原汉族人的特点。这表现在:第一,身着敞服“褒衣博带”,“这种佛装是当时南朝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服饰”[2],已区别于北魏前期云冈石窟的右偏袒犍陀罗式造型风格;第二,脸部造型长圆,慈眉善目,五官刻画眉形较圆,眼部开张较大,长度较窄,嘴部形状上弯,整个脸部体量厚实、丰润,也已区别于云冈石窟造像特点,有汉族中原人的特点;第三,衣服纹路用浮雕形式处理简练概括,前后层次清晰。形体处理很概括富有变化,既继承了云冈北魏前期昙曜五窟的概括整体感强的特点,又启发了唐代造型的丰满圆润的特点。人物表情刻画突出,造像风格质朴淳厚庄重自然,比例适中,有河南当地人的特点。体现着中国佛教石窟艺术近一步汉化与地域化的特点。 二、造像风格特点体现时代、地域的审美 奉先寺的造像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部分,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高度。大像总高17.14米作结跏跌坐式,整个造像风格端庄秀丽,集稳健睿智于一身。造像头部体积丰满圆厚,外形方中带圆。五官中眉毛是一个上弯的斜面,状如弯月,下面眼睛的体积饱满,眼尾上挑,眼神深邃睿智。鼻子造型较写实,口唇抿闭,嘴角微微翘起,略带一丝笑意,显得庄严而慈祥。上唇波浪弧线形体积,状如花瓣,下唇则开阔平直,与上眼皮的平直线形成呼应,显得平稳安静,整个造像有一种雍容典雅的风度。发际线呈半弧状收起,上有凸起的螺发,唐代造像头部多有花纹,头顶有半圆形的发髻,两侧双耳垂肩增加了人物的气度。上半身肩膀胸部体积宽厚丰腴,变化柔和富有起伏。通身的披衣也刻画的薄衫通透,似能看到胳膊的温润,使造像在庄严中透着温暖。上半身外轮廓造型处理,是一种向上式渐收形,突出了脸部方圆的形体。胸腹部形体与胳膊形体联接处体积起伏较小,从而使上半身整体形体呈现更加开阔饱满之感。胸肩开阔后倚,通身的袈裟,整体给人稳重开阔的感觉。脸部表情端庄秀丽睿智,气宇贯通,与旁边站立的菩萨面部的柔和表情形成对比,菩萨的表情温良可亲,眼目下视,与主佛目光广远形成对比,一个神态充盈气宇端庄,一个含蓄内敛温柔和善。整个主佛的比例宽度高度都是旁边菩萨和天王金刚的一倍之多,在体量和比例上都做了对比,突出了主佛。造像远观体积饱满风格雍容端庄、温厚睿智,体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审美风格。 三、雕刻造型处理手法的丰富多样性 (一)运用体积与解剖的夸张进行人物造像的典型刻画 奉先寺中一窟九尊造像,主佛两旁是菩萨与天王力士,其中力士造像中头部体积夸张,刻画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