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红楼梦》和《傲慢和偏见》看中西传统婚姻观异同.doc

从《红楼梦》和《傲慢和偏见》看中西传统婚姻观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红楼梦》和《傲慢和偏见》看中西传统婚姻观异同

从《红楼梦》和《傲慢和偏见》看中西传统婚姻观异同   摘 要:《红楼梦》向世人展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理想追求和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历经磨难、最终毁灭的人生悲剧。《傲慢与偏见》描绘了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历经阻挠、最终踏上幸福之旅的爱情喜剧。本文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这两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名著进行比较,探究传统中西婚姻观的异同。 关键词:红楼梦;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一、简述 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在中国妇孺皆知,它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出现于十八世纪初期,全书120回,73万字。就在曹雪芹死后约五十年,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简61章,29万字。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爱情是文学永久的主题,而要论爱情的升华和深化,便属婚姻了。作为人类共同爱情、婚姻文化的一部分,东方与西方的婚姻观似乎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不朽的文学作品正是传统中西婚姻观的典型艺术体现。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传统婚姻观的角度着手,对这两部同样家喻户晓的中西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和婚姻命运进行分析对比,以期探讨中西传统婚姻观的相同点及相异点。 二、中西传统婚姻观的相同点 1.经济地位是婚姻的基础 古今中外,门当户对始终是人们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在婚姻中过分注重门第、财产,而将个性、感情和涵养等个人因素置于无足轻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地位,这也是造成不少婚姻悲剧的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作为婚姻主体的每个个人都具有阶级属性,从而也给婚姻打上了深厚的烙印。《红楼梦》中描写了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四春”等许多的婚姻。其实这些婚姻,并没有一个爱字在里面,只有二个字,功利。古语有言,“女怕嫁错郎”。的确如此,在夫权至上的社会,女子是没有任何人权可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故事从一开始就被烙上了身世的烙印,最终也只能以悲剧结尾。 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人们均赤裸裸地体现出了对金钱的追求。小说一开始便直奔主题:“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里的财产便是婚姻的基础。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班纳特太太也就理所当然地把每一个有财产的单身汉都视为自己女儿的合法财产。因此,当她得知达西先生每年有高达一万磅的收入时,就立即把他认做自己某个女儿的应得财产。就连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伊丽莎白也未能免俗,在第一次断然拒绝达西的求婚之后,她去参观彭伯里豪华、美丽、气派的贵族花园时,不禁也怦然心动:“做一位达西夫人确实也不错呢。”上面列举的这些事实至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观点:在婚姻中,爱情不是唯一的,面包同样重要。 2.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 传统的旧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父权体制社会,在家庭中,父亲和丈夫有着绝对的权威。而妇女一直生活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宗法制度之下,成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贬低妇女、歧视妇女的偏见和陋习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在小说中,贾府选妾时,不仅长辈可以任意为晚辈选妾、定妾、买妾,妻子也可以为丈夫讨妾,甚至晚辈也可以为长辈寻妾。而在贾府中老少男主子几乎都存在一夫多妻的情况。丫鬟们不仅没有人身权利,而且经常必须为所谓的“过失”承担责任,她们被打、被罚、被卖,生不如死,有的丫鬟甚至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她们都是封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当时社会大部分女性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另一种手法演绎出了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要想改变卑微的社会地位、贫穷的生活状态,就只能嫁一个有钱的丈夫。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地位卑微,对于年轻的女孩子,尤其是出身贫穷的女孩子来说,婚姻就是她们的救命稻草,是她们获得重生与追求幸福的唯一出路。因为对于生活在那个男权社会中的广大女性来说,没有财产就意味着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她们无力养活自己,所以只能通过婚姻这个渠道来为自己谋取生存的最后条件。这同时也正体现了作者对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子在社会中没有丝毫地位这种普遍状况的无奈与悲哀。 三、中西传统婚姻观的相异点 1.择偶的自由度不同 《诗经》里说,娶妻必告父母,“匪媒不得”。因此,父母、家庭在子女的婚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这种陋习的延续,使得从古至今上演了形形色色的爱情悲剧。相爱的青年男女们不能在一起,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一个不相识甚至从未谋面的人结合,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为什么会发生爱情悲剧呢?归根结底就在于封建的婚姻制度必须由父母、长辈作主。 而在西方社会,人们择偶则相对自由很多。年轻男女谈恋爱往往不需要别人介绍,倡导自由恋爱。在奥斯汀看来,婚姻幸福与否不在外貌的美丑、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而在于婚姻双方是否感情融洽、志趣相投。幸福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