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新教伦理视野看信用货币本质和其问题.doc

从新教伦理视野看信用货币本质和其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新教伦理视野看信用货币本质和其问题

从新教伦理视野看信用货币本质和其问题   摘 要:本文着重从信用货币的形成过程来看晚期资本主义“信用”膨胀及泡沫问题,晚期资本主义一定丢失了早期资本主义的某种伦理性特征,这样从新教伦理的角度来看信用货币的形成发展是适当和必要的。基于交易费用的信用货币理论与马克思的信用货币危机理论是理解信用货币本质的基础,由于马克思用辩证法改造了社会契约理论,从而提出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资本“拜物教”观念与市场“拜物教”运动的互动是经济危机的基础,而这一互动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构造性,这也接触到了新教伦理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契约与交易成本、交易的货币化过程、利息问题、信用危机问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用货币; 社会契约;马太效应;新教伦理 一、社会契约、交易成本与信用货币的地位 上世纪十七、十八世纪是西方世俗化的世纪,一方面宗教改革使腐朽的基督教重新焕发了活力,另一方面各种高举人的理性的人本哲学把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用另一种方式来重塑人们的世界观。作为古典契约论的代表,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把《圣经》中“约”的观念世俗化,用社会契约论重新解释国家的起源。一般而言,他们先假设了人的“自然状态”,然后认同社会契约是结束“自然状态”的最好方式。这里关键的一个区分是:用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的起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人人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组成政府。而基督教所谈的“约”是上帝亲自与人立约,而人与人在此基础上又彼此立约(这也是清教徒在五月花号上所做的)。 人人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给政府,这就导致了“异化”或者所谓“二元性”的问题,韦森借用了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认为货币是一种契约性的构造制度存在。这样,人们被自己的构造封闭起来,政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公众与政府的信用博弈展开。一般认为,如果公众与政府的博弈是一次性的,那么政府的机会主义不可避免。而多次的博弈会产生道德信用,政府与公众的诚信合作会建立起来。这种看法似乎不太适合于信用货币的博弈,政府在博弈中处于绝对的有利地位,纵使长时间通胀也不一定会受到惩罚,信用货币市场上将长时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而导致政府信用受损。 按照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定义――“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这种构造的契约存在边界问题,由契约边界问题引起的内生性成本与外生性成本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谦卑于哈耶克的“演进理性”的思考,则公众通过信用博弈而达到均衡组建政府这一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种构造性的契约使得人们之间的“公共知识”为零。无论如何博弈也达不到组建政府,整个社会有可能长期处于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下。哈耶克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道德传统”。 近年来对“宗教经验”的研究似乎可以了解到清教徒有一种对于上帝的直接宗教经验,这种直接宗教经验不是来源于人理性的构造,而是上帝对人的一种“恩宠”,这种直接宗教经验可以在清教徒中间充当“公共知识”,从而使清教徒之间的交易成本大量减少,有了这种保障,契约信用制度的社会是可以建立起来的。正如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所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经济上能够使一种社会秩序不断扩张的,只有基督教。” 关于国家机会主义的问题,耶稣因为被问到一个“该不该向该撒纳税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该撒的物当归该撒,上帝的物当归上帝”。从而我们创造的“利维坦”世俗偶像只有相对的价值,由国家主权信用保证的信用货币也只有有限的价值。清教徒用自身的创造力勤奋工作也只是因为得到了“恩宠”从而要在工作中彰显上帝的荣耀,用有纪律的工作来克服肉身的欲望,清教徒所期盼的“上帝之国”远远高于这些构造的“偶像”。在《圣经》中,偶像崇拜隔断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同样的,构造性的信用货币以一种人的“异化”隔断了人与人的关系。圣经中的上帝的确通过与人立约建立了以色列国,并充当人与人立约的中保,比如:“你若卖什么给邻居,或是从邻居的手中买什么,彼此不可亏负”。(利未记25:14)“你们彼此不可亏负,只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是耶和华和你们的神”。 (利未记25:17)这样看来,对于想在北美建立新英格兰的清教徒来说,信用货币不是一种抽象的理念构造物,而是与上帝的位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荣耀上帝的筹码,而国家信用也要在上帝的主权之下,这可能是历任美国总统宣誓就职要手按圣经的缘故。 二、交易的信用货币化过程 把所有权界定清楚了才会发生交易,才会产生交易费用,按照科斯的说法,当所有权的排他性失效,就会产生外在性问题。信用也可以看成一种具有外在性的物品,当美国用其世界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搞量化宽松的时候,全世界都遭遇到输入型通胀。这样一来,各个国家的信用货币与美元这种特殊的信用货币是什么关系呢?按照哲学的理解,这种外部性一般表现出某种量的规定性,比如美元指数就是美元信用的某种量化。而美元所拥有的世界结算货币的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