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观点看严复逻辑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语言学观点看严复逻辑思想

从语言学观点看严复逻辑思想   摘要: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关键词:严复;逻辑思想;语言学理论;跨越 严复认为国家的富强在于科学技术的发达,而科学技术的发达又进一步依赖于思维方法的改进。因此,在1905年和1909年严复翻译了穆勒的《逻辑体系》和耶芳斯的《逻辑初级读本》,并把他们分别译为《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不完善会造成思维的混乱,而名称在语言中是基本成分,所以研究名称的意义以及名称和名称所指事物之间的一般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语形学视角诠释严复逻辑著作的民族情结 严复指出汉语语词没有形态上的变化,所以,区别字类就显得非常困难。相同的汉字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非名词,用法相当灵活,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例如数词“一”,可以作形容词,如“一人一马”;还可以作动词,如“孰能一之”,意思是谁能够一统天下;也可以作副词,如“一战即胜”。有时虚词实用,或实词虚用;有时用音调来进行区别。严复说:“字形既立,不容增损,故变之以声,在古有长短缓急之读,迨四声用而有读破之法。”[1](P.23)词性的繁复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语义的客观了解。在英语世界中,不同的词类,有着不同的形态,名词、动词、副词等都有不同的词尾或词缀以供辨别,再加上人称、数、格、时态等语形上的变化,就使语义变得更加清晰。可见,根植于严复思维观念里深厚的家国情节与对中西言辞之高下的品评,在严复眼中立判。 “家国”观念着实在严复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希望以此将有关知识普及到社会之中,来培养国民的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我们说,共同的文化联系、共同的语言必定会培植出共同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汉语是一种意会性的语言,在构词上,它没有丰富的派生词,也没有大量的词缀,合成词则以复合词为主,并且没有明确的词类目标。从这点上来说,汉语与英语有着根本上的形式区别。汉语注重自身的意会性,重视语言的意义而忽略语言的形式,“得意忘形”就是汉语典型的特点,只要意义明了,形式并不重要。汉语的这种重语义轻形式的特点,经过两相对照后,使得严复在研究名学时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语言概念的分析上,所以我们看到严复非常重视对概念的“界说”。也正是由于汉语重意义轻形式的特点,严复才在译介《穆勒名学》的时候用去一个篇章来做这番功夫。例如,他在?译“论用名之难以经俗用而多歧义”和“言意属心知与气质之变先意而有者异”这两个章节时,就尤其针对汉语形式的特点加以明确补充说明。不仅如此,严复还通过翻译触类而长,吸收了西方众多逻辑术语,为了避免重复,这些在下面的篇幅中将着重论述。 汉语语言系统自有着其不断丰富更新语词的基本特征,也历来重视自身的活头源水,所以才不断吸收外来语言,在加以分析辨别后为我所用,得以发展壮大成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二、从语义学视角探讨严复逻辑著作的功用特征 严复对于穆勒的语义思想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翻译上,而是结合中国的语言特点加以研究提出了翻译的语义学标准,并着重分析了汉语的语形和语义特点,把西方的语义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正名学说结合起来,为研究中国的逻辑思想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为我们正确使用名称语词提供了科学知识。 严复在担负向中国传播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还进行着艰苦的翻译工作。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2](P.10)翻译实际上是把一种语言符号陈述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完整的表达出来,并在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寻求某种相同的意义。从语义学上说,就是寻找两种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真值”。尽管严复当时还没能从西方的语言符号系统出发,研究出一套相关的语法、语义理论,也没能在中国自有的语言符号系统中总结出一套语法、语义理论,来说明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但他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提出了翻译工作要遵守信、达、雅的语义学原则。严复所提倡的“信、达、雅”的语义标准,意义非常,有的学者总结为,中国的翻译学理论始自严复的《天演论“信、达、雅”原则奉为译事楷模,实际上这些原则也是指导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相互翻译方面在语义研究上的标准。如《穆勒名学》部甲篇一第一节原意是:为什么名称理论是逻辑学的必要,严复意译为“论名之不可苟”,这里显然借用了孔子所说的,君子对于他所说的话,无所不持赞同观点的意思和表达方式。严译开章第一句就说:“言名学者深浅精粗虽殊,要皆以正名为始事。”[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