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行为艺术合法化问题论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行为艺术合法化问题论争

关于行为艺术合法化问题论争   摘要:前卫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是近30年的事情,尤其是其中的血腥暴力的行为艺术既具有反传统的现代性精神与精英意识,又具有批判集权与权威的大众意识,由于前卫艺术概念的模糊性,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中国艺术批评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争论的焦点进行归纳,并对双方的论据对比分析,试图证明中国前卫艺术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大众应该给予这些边缘艺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行为艺术;争论;合法化 前卫艺术是一种迷恋意义观念的艺术形态。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架上绘画,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表达创造者的情感。近年来多次出现的以自虐和伤害为表现形式的血腥的行为艺术以日常性、事件性和参与性体现艺术社会的民主原则,这种意向和性质,在欧美发达国家始终是对收藏机制、美术馆、博物馆展览的反动,是对资本与权力合谋下的资本主义市场意识形态最直接的疏离和嘲弄。 1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困境 前卫原本是一种异质精神,它随着时代、种族、阶级、性别的差异而凸显着不同面相。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85年新潮美术时期它就已出现。一些原来属于绘画专业领域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优秀画家,如北京的徐冰、汪建伟、王晋、赵半狄,广州的徐坦,山东的高氏兄弟等都介入了行为艺术。对他们而言,由于架上风格论的教条和艺术的法则,已经不能完全承载他们的艺术诉求,与此对应的一支“城市游击队”――80年代学成,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自由艺术家,如张洹、马六明、张大力、王惠敏等,大都以身体为创作媒介,结合现实语境来探讨社会、经济、政治、心理诸多紧要的、临界的问题。 80年代,行为艺术进入中国。最开始的行为艺术总是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表现形式出现,挑战国人精神的承受极限和撞击国人的感官,让大众敬而远之不能接受。在大多数人看来,行为艺术不过是一种小团体性质的行为,是社会非主流的意识。如今,这种曾经前卫的、小众的、先锋的、充满哲学意义的艺术形式,已经蔓延到各个圈子,融合了各个领域特色,以变幻的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文艺圈、娱乐圈、公益事业、宗教领域等都借以行为艺术这把利剑在第一时间宣传了理念吸引到眼球,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其表现形式,大都与血腥、裸体、暴力相关,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反感。 事实上,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当代艺术。在本土面临着合法化存在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在行为艺术与全权意识形态及其展览机制之间,构成了疏离与压制的现代性话语紧张。另一方面,关涉到行为艺术自身从策略到语言的自我完善问题。我们并不能要求或幻想行为艺术能像唐诗、交响乐或京剧、芭蕾舞那样精湛、深邃,灵光而微妙地成为另一种经典艺术形态。而且任何所谓经典之原始都要受到权威的质疑和受到主流的排挤,在夹缝中慢慢找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其中必然充斥着对抗与妥协、真理与虚妄。既然行为艺术近几年在中国以群体或个体的形式发生和存在着,作品不断产生,作品在产生和完成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术现象或者反映出的艺术问题,显然是不容批评界回避不谈的。 2关于行为艺术的争论 关于该领域艺术的争论主要集中点是针对于在2000年前后举办的几个展览,包括“后感性”展、栗宪庭策划的“对伤害的迷恋”等等。无法接受这些展览中过分血腥暴力的表现形式的批评家们纷纷发表文章来“讨伐”这些艺术家。栗宪庭、冯博一等批评家通过肯定该类型行为艺术意义的论证来反驳这些否定的言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对于进行自虐和伤害行为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给予了有力支持: (1)批评家抨击血腥化行为艺术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这类艺术触及了人类的道德底限,艺术通过激发热烈奔放的情绪而达到个体主观的内心自由,而道德价值的问题却要用善与恶、对与错这样的伦理概念来判定,伦理观念的核心不是自由而是自律,是以对个体主观的束缚为前提的――来驳斥他们的观点。 (2)大量批评者认为行为艺术家是想通过此种方式达到自己利益或者更高地位的实现。而鲁虹在文中就用艺术家在创作该类艺术作品时是否出于对于功利的要求来判定该行为艺术的价值好坏。我认为讨论这些艺术家自身出于对什么的追求做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也没有人去讨论鲁本斯的杰作是不是为了迎合王宫贵族的趣味。作者认为行为艺术的价值好坏更多的是它对观者以及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血腥前卫艺术在中国的意义 我认为虽然不乏大批艺术家打着行为艺术家的噱头哗众取宠,但行为艺术这一艺术形式是应该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有一席之地的。 (1)行为艺术的日常性、事件性和参与性驱动着新的公共艺术“空间文本”的形成。任何行为,如果不谋求现实的功利目的,在艺术家给定一个特定的艺术语境里,符合艺术基本规则,它就可以被视作行为艺术。不同的是行为艺术家对“现代性”话语从不抱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