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五龙卡森小学 毛永康、杨碧君
一、课题提出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查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查看。
观察力是人们获取知识,进行积极思维和伟大创造必不可少的手段和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所以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强调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日本一至六年级规定要做一百八十多次观察,二百多个实验。美国学校从小学低年级起就为孩子开设丰富多彩的观察实验选修课,注重孩子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的训练。国外是如此,中国目前面对速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科技教育,抓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学科学习的数学的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日常教学中,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在小学阶段初步培养学生多种数学能力,其中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小学数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数学观察力是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公民应具有的一种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研究已势在必行,人心所向,所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对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行动研究,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养成观察有序的习惯,提高对数学观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对学生进行数学观察能力的行动研究,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透过表面现象观察事物本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对学生进行数学观察能力的行动研究,使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提问,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针对小学生当前数学观察能力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问卷调查)。
2、行动研究法。确定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按步骤行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检测实践过程。
四、研究内容
一、低年级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兴趣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最终目标是指向儿童自身观察力,智力的良好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原动力也于儿童自身对观察活动的兴趣与维持,在于儿童是否能主动观察。因此,借用中国一句古语: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教育中发挥儿童主动性,是教育的一贯原则,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尤为如此。然而,主动不是说观察力的“责任”可以推咎于学生自身了,学生主动性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低年级这一关更突出、更明显。
所以,教师首先善于发现小学生喜欢观察的苗头,因势利导,通过生动的故事、人物事迹、实例,让他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将偶尔的观察活动的苗头发展为对观察的兴趣。
其实,好玩,好动,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比如,对没见过面的戴眼镜老师盯视,对班主任,任课老师动作的细看和模仿,对新玩具的爱不释手都包含着较多的观察成分。教师也应在司空见惯的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交往中发现出这些适当的教育契机。许多时候,只要重现了孩子的观察,引起他们观察兴趣,他们的观察潜力是很大的,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标禁”,不多传统的束缚,往往能从外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见人所未见,甚至有所创见或发明。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较好形式”。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数学教材和周边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杨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找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