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医,医学,医疗
活解金匮要略
简介:《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是一部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专著。东汉
张仲景撰于三世纪初。仲景原撰《伤寒杂病论》,经西晋王叔和编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
《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等根据王洙在馆阁中发现的蠹简文字,
重新加以整理编校,取其中杂病为主的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编写说明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是一部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专著。东汉张仲景
撰于三世纪初。仲景原撰《伤寒杂病论》,经西晋王叔和编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
玉函要略方》。北宋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等根据王洙在馆阁中发现的蠹简文字,重新加
以整理编校,取其中杂病为主的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症脉治,并提供了辨证
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书中重点论述了
内科病症40多种。同时还论述外科、伤科等病症。此外还有妇科病症的专篇论述。该书以
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症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
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业医者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治疗中的圆机活法。书中另有脏腑
经络病脉,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金匮要略》总
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诊疗经验,当时对多种疾病的病因认识,已明确地归纳为三大类,并
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所谓“内所因”)列于发病的首位。重视四诊合参,以
脏腑经络为辨证重点,结合营卫气血、阴阳五行等理论。在论治方面,重视预防和早期治
疗,所谓“上工治未病”。《金匮要略》共收集方剂262个,大部分方剂确有较高的疗
效,现代仍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所载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
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金匮
要略》还载述了温熨、烙法、洗浴法、药摩等外治法,为临床治疗学和保健卫生事业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操作规程符合科学性。
然而,由于该书撰写使用的是古代文言文,与我们现代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文字艰涩难
懂;加上成书的时间较早,千百年间又屡经传抄翻版,错漏讹解之处较多;同时还因该书
阐述的医理深邃,又有大量的医学术语,历代医家的理解、阐释多有不同,歧义颇多。因
此,我们决心对这本医学宝书进行全新的活解,使人们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它、欣赏它、运
用它。现就编写中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说明。
《活解金匮要略》是“老中医白话讲经”系列之一,内容结构分为读经先知、原文、注
释、方剂趣记图解、表解、名医医案、歌诀几个部分。
原文以197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为底本,对个别有文字出入的
地方,参照其它多个版本进行取舍。
将原文按小篇分别注释、白话翻译。注释删繁就简,对异体字、错别字加以更正(通假、
异体字有个别保留);白话翻译采用意译,少数地方保留了易于理解、较为精炼的文言词
句。
对每卷的内容归类表解,尽可能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使之条理分明,直观易懂。并结
合病理、法、方、药等,参照多种医学著述,增补了方剂趣记图解、名医医案、歌诀,力
求图文并茂,以加深认识和理解。
在编译本书时,我们参考了古代的一些注释、其它著述中的案例,也借鉴了当代中医学的
一些研究成果,得到了许多医学工作者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下章末章
1/7到章
前言
生命要冒着天灾人祸的风险,风刀霜剑的考验,岁月的磨练,谁能逃脱生老病死?生命真
的很脆弱;春来冬去,秋回暑往,虽然有苦难,更有欢乐,我们在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
美好时光,创造幸福生活,但可能刚才还在展现着灿烂的人生,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不复
存在,每天都有人经受着生离死别的折磨,人生的确短暂。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感悟人生。
有关生命的理论,是一门最古老而又不断更新发展的学问,我国中医学无疑是阐述生命理
论科学的代表之一。中医中药学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知解除了多少人疾
病的痛苦,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然而,中医书籍,古今相继,著作之多,堪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初学中医,如何从这
医籍浩瀚、内容广博的书林中选择读本,确非易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伤
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合称为中医四大典籍,这无疑是我们探索生命奥秘
的登堂入室之门。
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问世一千多年来,经过频繁的战乱和时代的变
迁,汉代以前的中医著作几乎绝迹了,唯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没
有丢失,反而被广大医家视为珍宝,把《素问》、《灵枢》视为经典,《伤寒论》、《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