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性自命出》的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心性学说的推进.pdf

《性自命出》的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心性学说的推进.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科学论坛圃咖 惮者论坛 《性 自命出》的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 心性学说的推进 口范 赞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 南京210093) 【内容摘要】心性学说是儒家理论开展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先秦 儒家心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却并不明晰。《性 自命出》作为郭店楚简儒家类文献的重 要篇章,蕴含丰富的心性思想,其中关于性命相通、性之善恶、性情一致、心取性出、 身心一致等观点,对理解孔孟之间百余年间儒家心性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性;命 ;情;心;先秦儒家。 【作者简介】范 赘,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先秦时期作为儒学发展的初期,在心 以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探讨人 自身的存 性论方面开辟了重要思路 ,但 由于史料缺 在方式及社会的秩序规则,而心 、性则是天 乏,之前学界对先秦特别是孑L孟之间儒家 与人沟通的载体。性“”体现 了人与生俱来 心性学说发展过程的研究却并不充分。郭 的天赋属性,“心”则体现了人 自身的主观 店楚简等一批新文献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孑L 能动性。因此,心性论集中体现了儒家关于 孟之间百余年的儒学发展提供了资料 ,其 “性与天道”问题 的思考,对于主体存在合 中的 《性 自命 出》(以下简称 《性 自》)篇则 理性的确证具有重要意义。 对把握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 然而,性“与天道”的沟通在儒家创始 价值。先秦儒家心性学说从 中国传统的 “天 人孔子那里被刻意回避,《论语 》中对此的 人合一”视角出发,以实现主体的内在超越 记载只有子贡的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 明确道德教化的重要意义,关注人性善恶 得而闻也”…。这可能与孑L子适应殷周天命 和德性养成,强调通过主体持之以恒的修 观念转移的趋势 ,强调关注现实人生的基 身养性 以实现和谐的人伦秩序。这些思想 本倾向有关。但实际上,孑L子的 仁“”学体系 在 《性 自》中都有所阐扬和推进。 乃是根源于血缘天性 中自然生发的亲亲之 爱,这种依托人性 自觉的道德学说 同样无 一 法割舍崇高价值依据的支撑。之后 的思孟 、 天人合一与性命相通 学派明确在心性层面确立了道德本原 ,并 150 早熟的农耕文明使中国传统社会习惯 强调内在道德本体与外在伦理天道的同一 《性 自命出》的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心性学说的推进 性,重视心性修养,尽“心、知性、知天”,方 2-孑L子之 “仁”基于血缘亲情 ,进而 推“ 能实现主体存在的价值。 己及人”成为普遍伦理情感,这种思路在 而在 《性 自》篇中,已经开始较为明确 《性 自》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在孑L子看来,基 地探讨 “性与天道”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天 于血缘天性而萌芽的 自然亲情最为真挚和 命与人性本质同一的主张。“性 自命出,命 可靠,也是道德 自觉实现的保证,因此对这 白天降;道始于情 ,情生于性” ,这便勾勒 种情感的体验也就更具重要意义。《性 自》 出了天一命一性一情一道之间的关系。这 在论述天命与人性关系时,同样对 “情”给 种以性命合一来沟通天人的思维模式 ,与 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连接主体 内在之性 《中庸》的 “天命之谓性,率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