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和由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和由来

浅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和由来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新丝绸之路”计划。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共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旋即“丝绸之路”成为“热词”。不同的两个国家,分别提出同一话题,其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缘由?尤其对于我国而言,此提议是一时兴起的概念重提和再造,还是另有深意?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价值与意义?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的解体一方面对于同属社会主义的国家产生着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改变着国际体系结构,对抗式的两极体系瓦解,世界格局呈现为“一超多强”的态势。世界各国开始忙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取代东西方两大集团间的对抗,成为其时代特点。 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初尝改革开放成效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提升至1993年的35333.9亿元,增加了近10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释放出巨大能量,为谋求更为开放的国际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鉴于此,1994年我国便曾提出打造“现代丝绸之路”的设想,只是那时缘于国家综合国力以及当时世界格局的特殊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成效并不显著。但是,打造“现代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仍不失当时情境下的一个选择。 然而,纵观整个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意义及其与政治多极化的不平衡状况,经济相互依存下的国际合作与单边主义的并存发展,不同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的不断加剧,南北经济之间差距的扩大趋势等对实现“丝绸之路”的复兴形成诸多障碍。时至今日,随着国际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发展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现状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美国的 “两洋”战略,以及亚欧国家沿海洋航线的合作机制,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使得欧亚陆路地区大通道的建设急需奋起直追。 二战后,美国对欧、亚采取“两洋”战略,即一方面通过大西洋密切与西欧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太平洋加强与亚洲的联系。近期,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快速推进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正式启动,美国加强了对这两条线的控制力。为了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加强相互联系,亚洲与欧洲于1996年建立了由亚洲主导的亚欧会议机制。这一机制源于1994年欧盟制定的《走向亚洲新战略》,其主张与亚洲进行更广泛的对话,建立一种建设性、稳定和平等的伙伴关系。当年11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召开亚欧会议的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1996年3月,首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标志亚欧会议正式成立。不过,这一机制局限于沿海洋航线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欧亚内陆国家并未深涉其中。并且一段时期内,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在此机制中的影响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此格局下,纵览世界版图,某种程度上美国实现了环大西洋和环太平洋的“绝对”控制,欧盟通过亚欧会议等实现了广泛意义上的沿海航线“蓝图”,留给我们的清晰可见,那就是欧亚陆路和印度洋,亦恰是“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所在。 二、从中国式突围战略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济态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区域性组织的不断增多,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来自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新的热点。这些区域性的组织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东盟(ASEAN)、八国峰会(G8)、亚太经合(APCE)、金砖国家(BRICS)等。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区域内各个成员国应对和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增强,能够有效缓冲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也是国际多边协作下难以取得进展时的一种变通办法。 在这一趋势下,伴随双边经济合作的紧锣密鼓,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效逐步显现,且影响力亦得以发挥,以至许多国家开始谋求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我国亦不例外。而未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竞争中面临着陷入“被边缘化”的危险。 鉴于此,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一些已有的区域性组织,并且在“带有一定选择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在组织内的影响力,如亚太经合(APCE)、金砖国家(BRICS)等。另一方面,我国主动作为,谋面布点,寻求战略突破。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其依托该组织在西安定期举办的欧亚经济论坛和乌鲁木齐举办的亚欧博览会;中国与东盟的“10+1”,及其在南宁定期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在长春定期举办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和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等,初步形成“西向中东亚、南向东南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