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我国刑法对死刑存废选择
论我国刑法对死刑存废选择 【摘 要】死刑(Death Penalty)又称为生命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基本内容的刑罚。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从而达到防卫社会的刑罚方法。中国死刑存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中国国情的影响下死刑制度仍旧存在并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作者觉得死刑制度的取消是对人权保卫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然而在个体与整体的利益追求以及我国长期存留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影响下,死刑制度与我国制度已经融为一体,因此对我国的死刑制度发展与其论存亡不如论如何发展,作者赞同高铭暄教授的看法,认为我国刑法首先应与国际社会接轨从刑法罪名上限制死刑制度的适用,特别是在经济犯罪的死刑的适用上应逐步立法取消。
【关键词】死刑制度;国情;选择
一、我国死刑的历史发展
我国死刑的渊源可追溯至夏朝大禹时期。“禹会诸侯之君于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在刑罚制度上,商朝创立了奴隶制新五刑,“一曰斩,杀之斧钺;二曰诛,杀以刀刃弃市;三曰搏,去衣磔之;四曰焚,以火烧之;五曰辜,焚裂尸体;六曰踣,毙之市场;七曰磬。”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统治者创设了大量的死刑制度。秦朝推行“以法治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全国的封建性质国家。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几代帝王对死刑制度进行了改革,在中国刑罚制度的“仁”性上有很大的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定出了“重罪十条”。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新“五刑”。清朝,我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末路,统治者对刑罚的严厉性又上了一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遭西方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满清政府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开始清末修律,其中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将死刑由“可分性”改为“惟一性”。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修订《暂行刑律》,1928 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刑法》,都对死刑制度作出了一定的改革,但实际上这种改革并不深刻,而且并没有从实质意义上进行改变。
新中国第一部刑法颁布于1979年,在此之前新中国成立1949年-1979年的这30年间没有刑法典。1979年刑法共分8章,在15个条文里规定了28个死刑罪名。在总则中设专节对死刑做了规定,限定了死刑的适用范围,规定了严格的死刑核准程序,将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死缓制度等。
1997年现刑法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对罪名、罪刑进行了更加细致先进的编纂,在死刑制度方面显得更加慎重,从罪名、罪行、犯罪主体等各方面加以限制,沿用死缓制度,总体来说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律,但是在死刑罪名的数量上并没有显著的减少,仍然保留了67个死刑罪名。
二、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领土大国,我国自古以来对死刑制度就别有独钟,死刑制度作为统治者维护其政治权利巩固,缓解社会阶级矛盾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不得不承认,我国自古以来便充斥着内部争乱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但仍旧有不少暴力份子分裂份子试图捣乱社会和谐发展,如“314”西藏事件。事实上,中国群众已经非常适应死刑的存在,在很多刑事案件中,考虑到广大群众的意愿,法院不得不除以死刑的判决,“民意杀人”早已不是新事。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封建制时期过于漫长,封建统治者早已将死刑的威慑惩治安抚作用深入人心,甚至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切的联系,百姓对死刑制度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并将之视为不得不存在的制度之一。
死刑对被害人的抚慰作用是很大的。严重犯罪的被害人,大多数已经死亡或重伤,被害人的家属如果看到杀死自己亲属的罪犯还活着,自然会感到心理不平衡,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民众对政府打击犯罪的作用失去信心,更可能会导致私刑的泛滥。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认为对罪大恶极的人除以死刑是对整个社会的救赎,不杀之不能消民怨。死刑制度在中国有着化解矛盾的积极的独特的作用。当阶级斗争激烈,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死刑制度的存在化解了大多数人民的视角,将矛盾化解到一个平和的状态,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死刑表明了一个国家和社会对某种犯罪的态度。当某人的犯罪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后,国家和社会认为这个人已为整个社会所不容必须剥夺他的生命,其他社会成员才能得到安宁。这种想法应该是正确的,对最严重的犯罪适用死刑,是一个政府的责任,也是一个政府能力的体现。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中国将长期保留死刑制度,这既有政治方面的需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三、笔者对中国死刑走向的看法
如今我国仍然保留67个死刑罪名,死刑的惩罚、威慑、预防和安抚作用仍然在我国起着重要作用。关于我国刑法应当如何操作,我赞成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高铭喧教授的观点,即首先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英语-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pdf VIP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2025秋版).doc VIP
- 一汽-大众-迈腾MAGOTAN-产品使用说明书-新一代迈腾330TSI DSG尊贵型-FV7187BBDBG-MagotanB8L-201606.pdf
- 《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财政部令第94号)解读--投诉部分培训课件.ppt VIP
- 简论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培养和教育.doc VIP
- 政府采购之投诉与质疑培训课件.ppt VIP
- 数字货币交易系统开发核心 讲义.pptx VIP
- RS Components 电工电料 安全继电器 XPSAV11113 使用说明.pdf VIP
- 有机化学专业英语词汇常用前后缀.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