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探究.docVIP

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探究

龙泉司法档案所见晚清屡票不案现象探究   [摘要] 龙泉司法档案晚清部分的一些案例显示了一种可以称为“屡票不案”的现象:县官认为诉讼内容存在虚饰或者有悖情理,本不愿准理,但在原告的反复催呈下勉强受理,并签票传讯;然而由于县官在呈状的批词中明显表达了消极态度,传讯差役很容易将其视为非紧急的和有利可图的,从而在传讯过程中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延宕或舞弊勒索屡票不案现象是由诉讼双方的力量共同促成的:诉讼的一方有足够的财力或相关社会关系反复催呈以维持不断传讯的局面,此谓“屡票”;而另一方则有足够的财力或社会关系贿赂差役拒绝到庭,此谓“不案”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一方无力支持为止,而这就在实际上宣告了一方的败北和诉讼的终结“屡票不案”现象可以视为清代诉讼和司法审判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 晚清; 龙泉司法档案; 屡票不案; 信票(差票) ; 诉讼 清代官府日常的理讼必须对当事人及相关证人当堂审讯差役凭官府签发的信票(差票)将当事人等从居住地带至县城歇家,等官府悬牌示审,再由差役于审讯当日将当事人等带到官衙进行审讯这种传讯的过程在传统的行政运作中属于“催勾”事务的一部分所谓“催勾”,“催”即“催科”、“催征”,指官府向民众征发赋税徭役;“勾”指“勾摄”、“追勾”,指官府命令或者追捕民众到官差役凭信票执行催勾事务,信票是“地方长官饬差文书”的一种,“票饬差役时,官存留内稿,将单、票正本发给差役,以示其适法受差命;职务完毕,则将印单、票缴销(或缴回)”[1]659660差票的应用非常广泛 滋贺秀三将诉讼中的差票分为调查票、取证票、督责票、调解票、遏暴票、查封票、传讯票、逮捕票八种票其实是一种饬令公文,官员可以用票指令差役等执行任何事务,并没有特定的种类参看[日]滋贺秀三《清代州县衙门诉讼的若干研究心得――以淡新档案为史料》,姚荣涛泽,见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8卷,姚荣涛、徐世虹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28533页,差役按惯例在执行催勾事务时除了收取规费,盘索财物、使用暴力、徇私舞弊以及玩忽职守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虽然律法条规会对差役的这种非法行为规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如果没有威胁到整个行政运作的秩序,这些规定一般形同虚设“屡票不案”是指官府多次签发传讯票而差役无法将当事人等带到官府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龙泉司法档案的晚清部分频繁出现产生屡票不案的原因不仅是差役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屡票不案的过程由官府、差役与当事人共同完成,其产生机制与传统中国的理讼观念及当事人对官府理讼模式的利用有密切关系 在清代,如果一件诉讼最后由州县官堂审讯断,档案中应该留存以下5种文书:(1)原被告的呈状及相关证据;(2)州县官签发信票的定稿;(3)差役执行信票回禀;(4)审讯时产生的点名单、供词及堂谕的草稿;(5)两造及相关人的结状等现存龙泉档案晚清部分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件保留了大量的呈状及多件票稿、差役回禀与黄宗智指出的淡新档案中相当比例诉讼案件经过多次堂审的情况不同,龙泉档案中一个案件存留大量呈状的原因主要不是多次堂审,而是差役票传不到、两造反复催呈所致龙泉司法档案的信票包括滋贺秀三概括的调查票、取证票、督责票、遏暴票、查封票、传讯票六种,某些案件也存在多次堂审的现象,因此,同一案件出现多件信票并不是判断“屡票不案”现象的标准本文将3次及以上传讯票才进行一次堂审为标准,发现龙泉司法档案晚清部分有10个案件涉及屡票不案 这些案件包括: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绍芳控刘朝高等抢匿契票等案、宣统元年(1909)刘廷滔控谢河清等冒领契据案、宣统元年郭王辉等控叶大炎等涎谋凑锦案、宣统元年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赖债案、宣统元年叶天茂控廖立汉一业两卖案、宣统二年(1910)季庆元控吴荣昌等藉买混争案、宣统二年刘焕新控刘嘉旺恃强混占案、宣统二年范绍文控刘文贵越界强砍案、宣统二年叶佐邦控周继明听唆棚诈案、宣统二年廖增员控王朝信藉废强砍案参见吴铮强、杜正贞主编《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晚清时期》,(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这些案件的档案文书细致地反映了县官、差役、当事人等各自在屡票不案现象中扮演的角色,为讨论特定社会秩序作用下的诉讼机制提供了极好的资料 一、 县官的态度与手段 龙泉司法档案中涉及屡票不案现象的10个案件,由知县陈启谦处理的占绝大部分陈启谦大概在宣统二年(1910)二月二十九日接任龙泉县知县,并于同年八月十三日以后卸任,在任时间尚不足6个月[2]24龙泉司法档案中保存了8个陈启谦经手的案件,另有2个案件可以从呈状内容中推测曾经陈启谦处理除档案保存极不完整的季良和案以外,在陈启谦处理的这9个案件几乎都出现了“屡票不案”现象这些案件中,经陈启谦堂审的案件仅2件,由陈启谦讯断的则只有毛樟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