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微小通道内液氮流动沸腾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摘要
微小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在航天,计算机,生物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其规律的研究成为国际传热界的热点。本文对微小
通道内液氮流动沸腾的流型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克服了低温流体微小通道可视化实验中布光和放大倍率的难
题,搭建了可视化实验台,采用高速摄像,获得了高质量的图片,为流
型的定量分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观察到内径为 1.931,1.042 和 0.531 mm
的垂直上升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的主要流型为:泡状流,弹状流,搅拌
流和环状流;并且在 1.042 mm 和 0.531 mm 管内发现了受限气泡流。实
验中观察到了搅拌流中液滴的沉降现象。绘制了流型图,主要分析了表
面张力和管径对流型转变的影响。表面张力是影响流型转变的重要物性
参数。相对于空气-水的流型图,对应的弹状流/搅拌流,搅拌流/环状流
流型转变线向较低的气体表观速度方向移动;而泡状流/弹状流的转变线
向较高的气体表观速度方向移动。管径对流型转变有重要影响,随着管
径的减小,泡状流/弹状流,弹状流/搅拌流,搅拌流/环状流转变曲线都
向气体表观速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实验结果与通用的流型转变理论模型
作了比较,发现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
测得实验工况范围内三种管径内液氮流动沸腾的空泡份额。分析得
到微小通道内气液两相的滑移比较大。通过比较三种管径的时均空泡份
额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管径的减小,气液两相的滑移增大,均相模型
的预测结果误差较大。
在低热流密度,流量较大时,观测到了长周期大振幅的波动。采用
高速摄影,采集到了波动周期各个时刻对应的流型情况。内径为 1.042
mm 的上升圆管内的波动周期中,流量与压降反相,流量较大,压降较
小时对应环状流,此时壁温较高;流量较小,压降较大时对应单相液相,
此时壁温较低。一个周期内大部分时间为环状流其次是单相液相,而对
于弹状流和搅拌流(间歇流)所占的份额都非常少。同时微小通道出口
干度越大时,周期越长。增加热流密度或者减小流量,可能使波动衰减,
直至消失。在 1.931 mm 圆管内发现三种长周期大振幅两相流波动,它们
的共同点是,压降的波动与质量流量反相,高质量流量对应低压降,低
质量流量对应高压降。
对低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大振幅,长周期的波动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
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发现这种波动本质上是一种压力降型波动。实验段后端的绝热段有可压
缩腔的作用,对系统中的不稳定波动累积积分,最后变成长周期,大振
幅的波动。本文建立了周期性波动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微小通道,液氮,流动沸腾,流型,高速摄像,波动
I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abstract
Visualization of flow boiling of liquid nitrogen in micro-tubes
Abstract
For the applications in micro cryogenic surgical apparatus (MCSA), the
cooling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HTS) and other fields, the
flow pattern of flow boiling of liquid nitrogen in micro-tub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