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大师对话之林语堂
爱好:文学(自不用说);收藏烟斗和古尼丁 经典品读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 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曰 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与他颇有的名人们 鲁迅:曾经相得,也曾经相离。 “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与鲁迅有轾轩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 与大师对话之林语堂 有人称他为幽默大师,也有人评他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品文作者,有人褒之为中国大文豪,也有人将他斥为反动文人. 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生活下的历史背景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戊戌变法 ,义和团 1900年 八国联军 1911年,辛亥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7—1949年,内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968年文化大革命 生平概述 姓名:林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出身:(1895年---1976年)1895年出生于福建漳州一个基督教家庭, 父亲为教会牧师. 性格特征:“坦率、诚恳、乐观、风趣幽默;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份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台湾《语堂文集》 教育经历:1912年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秋赴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任教经历:1916-1926年曾相继在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恋爱经历:初恋情人赖柏英; 爱得死去活来、而又难成眷属的陈锦端; 终生伴侣廖翠凤。 家庭成员:妻廖翠凤,3个女儿,长女凤如,次女玉如(林太乙),小女相如。 代表作品 小说:《瞬息京华》又名《京华烟云》 散文集和杂文:《剪拂集》 《孔子的智慧》 传记:《苏东坡传》 译著:《老子的智慧》 《浮生六记》 评论集:《新的文评》 《中国文化精神》 《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 宗教》 教育:《语言学论丛》 《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 办过的杂志:《论语》、《人间世》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思想精华 一. 革命思想: 他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出改造中国国民性的思想和建立“欧化的中国”的主张,关心政治,提倡民主自由,批判现代评论派等“正人君子”的伪善面孔。还凸显出一种西洋式绅士风的幽默,行文庄谐杂陈、从容自如、深入浅出。赞同“费厄泼赖”的主张,支持社会改良。“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更是满腔愤怒地坚持鲁迅先生提出的“痛打落水狗”的革命原则,写了《讨狗檄文》、《打狗释疑》等文,表示对鲁迅的全力支持。 二. 性灵文学: 1933年4月,林语堂在《论语》第发表了名为《论文》的一篇文论,提出了“性灵”文学的主张,认为“性灵”派文学主“真”字。林语堂关于“性灵”文学的美学追求是由“自我”、“性灵”、“闲适”、“幽默”这些特点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而这些特点又共同构成了林语堂提倡的闲适小品的基本风格。 林语堂小品文的成功是14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唯一的成功,小品文的诸多特征也正是林语堂“性灵”文学的内涵所在。 三. 人文主义思想: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林语堂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在林语堂的人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