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新乔 中级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新乔 中级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件

§5.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 agent) 能否制定出一种可使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的合适契约。 保险契约的例证。 设计激励相容契约(Incentive-compatible): (1)契约是一次性的还是重复性的; (2)契约条件或条款可否验证。 §6.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 经济学家可对理论中假设不变的因素加以控制的方式设计自己的实验。 格拉汉姆·鲁姆斯的贡献: (1)对SEU理论各部分的直接验证。 (2)为解决经济理论无力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启示。 如拍卖与博弈等。 §7.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传统的非均衡方法通过不确定性或某些外生因素加入到模型中。 对微观行为进行验证的技术基础: 如何选择适当的所得税体系以影响劳动供给? 引入一个可转移的个人所得税(如在夫妻之间、代际之间)会增加还是减少劳动供给和福利? §8.收入分配问题 在一定人口及这些人口的子集团之间的不同的收入分配问题。 在一种分配状态下的不均等是否比另一种分配状态下的不均等更好还是更糟。 §9.新制度经济学 1.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 2.制度差异与经济发展 3.经验分析 §10.反托拉斯和管制: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1.信息不对称与第三方的验证 2.资产专用性 3.最优管制问题 §11.网络经济学 1.传统经济由规模经济驱动;新的信息经济由网络经济驱动 2.网络外部性与锁定效应 3.信息不对称与网络管制 §12.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的新发展 1.法律的经济分析 2.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基本定理 3.部门法的经济分析 4.程序法的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E-mail:shengxingzi@126.com Tel课程主要教材: 1.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尼克尔森:《中级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杰里、瑞尼:《高级微观经济学》(中译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教材与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文献: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亨德森、匡特:《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约翰·D·海《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译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 4.马斯—科莱尔:《微观经济学》(上、下)(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克劳斯·齐默尔曼:《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1.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2.EBSCOhost数据库大全 3.NBER网站论文 4.中文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 网站与数据库资源 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集中表现在: 博弈论(game theory); 社会选择(social theory)理论; 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理论; *博弈论* 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标志:博弈论在经济学教材中的应用成了其重要内容;诺贝尔经济学奖倾向于博弈论的研究者。 博弈论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直接地相互作用时的均衡问题。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重大否定。 博弈论是循着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从完全信息博弈到非完全信息博弈、从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的思路发展的。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哈萨尼和泽尔滕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代博弈解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纳什均衡的加强与减弱进行的。如以奥曼为代表的知识论(epistemic)、以宾莫尔为代表的进化论等。 *社会选择* 社会选择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规范经济学范畴。 如何在坚持个人理性的前提下,在尊重个人价值偏好的基础上,解决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起一种社会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标准,为人们的社会决策和行为选择提供依据,是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内容。 所谓社会选择,在数学上表达为一个建立在所有个人偏好上的函数(或对应),该函数的性质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规范,如公民主权、全体性、匿名性、目标中性、帕累托最优性、无独裁性等。其核心是把个人的偏好变成社会的偏好,把个人的选择上升为社会的选择。 社会选择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价值规范之间是否是逻辑上协调的。 社会选择领域笼罩在两个不可能性定理的巨大阴影之下,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和森的帕累托最优不可能性定理。 社会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开创者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罗,代表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阿罗证明了不存在同时满足四个基本公理的社会选择函数,提出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