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阶段DEA方法的创新效率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两阶段DEA方法的创新效率研究

我国创新环境与创新效率研究 ——基于我国30省市区的实证研究 唐清泉 丁鹏彦 卢博科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275) 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创新效率的成果,利用两阶段DEA方法,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我国创新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导致创新低效率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创新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U字型;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普遍高于中西部;良好的金融环境、技术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但教育培养并没有显著地提高我国的创新效率。这些结果表明,要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不只是要解决创新的投入,同时还必须解决创新投入的效率问题。 关键词:创新环境;创新效率;创新系统;RD投入 1.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创新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自然资源富足,却由于缺乏创新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而有的国家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但却能凭借创新而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军者。我国作为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创新的效率。 尽管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创新资源更是匮乏。但另一方面,我国创新资源浪费现象却较为普遍,创新的产出效率不高。因此,我国如何用好这些有限的RD经费,以提高RD经费的产出效率,是我国目前创新战略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对此,本文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我国创新效率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为寻求如何改进我国创新的效率提供事实和政策制定依据。比如,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改善金融环境和创业环境将有助于提高RD经费的使用效率,这对正处于创新资源,特别是RD经费极为匮乏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创新效率理论回顾 (一)创新系统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Schumpeter(1992)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他的创新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1)创新是一个过程;(2)发明不等于创新,技术创新需与经济结合起来,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到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3)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在Schumpeter之后,创新理论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Mansfield,Schwartz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学派,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模仿、推广、转移的关系。一是以North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学派,研究了制度因素与创新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创新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路,从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如何构建一个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有利于进行创新活动的系统,即创新系统。池仁勇等(2004)在Farell(1957)关于技术效率的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是创新系统的投入与产出的有效经济量的转化效率。 创新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或区域的创新活动不仅仅取决于创新个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系统要素,如何有效地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和相互学习(Andersson Karlsson,2004)。 从现有的创新系统文献看,创新系统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行业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竞争区域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区域创新系统逐渐得到更多地重视。原因是区域创新系统更加注重区域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样的创新系统更容易被观察。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和其他组织通过根植性(embedded ness)的制度环境相互学习(Cooke等,1998);区域核心集群的企业和制度性基础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Asheim Isaksen,2002)。我国学者胡志坚、苏靖(199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某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盖文启(2002)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有效叠加而成的系统,可以表示为: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环境+a,其中a是指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 因此,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各创新要素之间的空间距离越大,交流与沟通就越困难,相互影响就越小。这就要求在创新系统的空间范围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等主体要素应担当起各自不同的角色,起不同的作用,这个系统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只有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创新系统也才能发挥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