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保护和开发探究.doc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保护和开发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保护和开发探究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保护和开发探究   卓筒井,作为北宋庆历年间的发明,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具有唯一性,但是在保护与开发方面还处在起步准备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卓筒井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的认识、卓筒井保护的必要性、卓筒井的保护方式和对卓筒井旅游开发问题等四个方面得出一些结论,以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卓筒井的基本情况 1、卓筒井是在汉唐以来开凿大口径浅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新发明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卓筒井工艺技术的出现,是中国井盐凿井技术从开凿大口径浅井向小口径深井过渡的标志,它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为井盐生产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世界近代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堪称“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井盐科技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以及《中国钻探技术史》等典籍皆对卓筒井的生产工艺历史及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作出了详尽的记载和高度的评价。 2、大英卓筒井是宋代的文化遗存,保存了一整套生产工具和一些至今仍能生产的井眼,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3、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是06年6月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四有”工作已完成。 4、目前,卓筒井由大英县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其保存状况良好,附近还建有文物陈列室,展出生产工具和图片。 二、问题的提出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以“凿地植竹”为特征的卓筒井仅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得以保留和沿袭下来,现存9灶41眼井,是宋代卓筒井钻井方法连续生产到现在的仅有的实物遗存,成为研究宋代卓筒井钻井技术惟一的实物资料。 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人类文明的恒久因素。民族文化也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的。非物质文化卓筒井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存在,在文化变迁之中也面临着巨多的考验。目前,大英县县委、县政府虽然采取积极措施,投入资金、人力对卓筒井进行抢救性保护,成立了卓筒井管委会,多次对卓筒井井眼、晒盐架、晒盐坝、筒车进行保护和管理维修,但是相关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卓筒井随着现代工业的冲击而逐渐淘汰;未作生产性保护,可能导致“井眼”因未使用而塌腔,同时也会因未生产而使盐工断代,使技艺无法传承;严重缺乏保护经费,无法实施井眼的抢救。晒盐架、晒盐坝及筒车的维修和一些技术的传承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人才十分匮乏,现只有一年近八旬的老“懒子”(负责维修卓筒井盐工的俗称)较为全面地掌握此技术,这便使此项技术传承面临“断层”。 卓筒井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通过各种途径的探寻,思考适合卓筒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卓筒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主要通过对卓筒井实地了解调查,问卷发放整理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总结。统计了卓筒井镇政府工作人员、文物保护者、居民以及周边村落对卓筒井的保护与开发的认识和看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地居民及游客对卓筒井的了解程度、是否愿意参与到卓筒井保护、对于卓筒井保护切实可行的措施等方面。问卷共发放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8份,问卷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为筒井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和游客。 问卷调查的现有数据统计显示,调查对象中25岁以下约占40%,25-35岁约占35%,35-55岁约占20%;调查对象普遍年轻,而卓筒井的传承除了老一代的保护之外也更需要年轻一代的延续。因此,我们觉得此次问卷调查对于卓筒井的保护与开发的认识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问卷数据分析 1、当地居民及游客对卓筒井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很了解,52.5%的人比较了解,14.2%的人不了解。数据表明,当地居民及游客对卓筒井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还未深入认识其本身内涵及创造的价值。 2、当地居民及游客对卓筒井保护措施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9.375%的人很了解,31.5%的人一般了解,47.25%的人听说但不了解,7.375%的人不了解也不关心。较高的数据比例反映出,当地居民对于卓筒井的文化历史及保护措施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而游客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也对卓筒井不断熟知。 3、当地居民及游客对保护卓筒井所持的态度,数据显示,认为保护卓筒井必要且迫切的人群占63.4%,认为有必要但不迫切的占25.4%,当地政府及居民、游客他们已意识到卓筒井手工文化技艺的重要性。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