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刚竹毒蛾成虫诱捕试验研究
摘要:指出了刚竹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毛竹林的重要害虫,对毛竹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试验研究了诱捕器及黑光灯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漏斗诱捕器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差,十字诱捕器和挡板诱捕器居于中间,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刚竹毒蛾诱集量受天气的影响,晴天能够诱集到更多的成虫,天气情况与刚竹毒蛾的诱捕量有重要关联。
关键词:刚竹毒蛾;诱捕器;引诱剂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18-02
1 引言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刚竹毒蛾主要是通过幼虫进行危害,危害方式是取食毛竹叶片,国内主要发生在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江西、湖南等省[1]。刚竹毒蛾取食竹叶之后,常将叶片吃光,仅剩下枝条、叶柄,如果发生严重的话,状似火烧,减少下年度的出笋量,增加退死笋数量,也可能导致竹株枯死。刚竹毒蛾在福建1 a发生3代,一年中,越冬代发生量少,主要在第一代、第二代大幅危害竹林。为了对刚竹毒蛾进行有效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诱捕器及黑光灯对成虫开展诱捕试验,旨在为刚竹毒蛾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试验地点武夷山市崇安街道黄墩村,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平均海拔高度为360~990 m。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7 ℃,年平均降水量1960 mm,平均无霜期272 d。
2.2 试验材料
诱捕器材:黑光灯、漏斗诱捕器、十字诱捕器、挡板诱捕器、船式诱捕器为江苏瑞思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3 ?验设计
(1)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在武夷山市崇安街道黄墩村进行刚竹毒蛾的诱捕试验。选择4种不同类型的诱捕器(漏斗诱捕器、十字诱捕器和挡板诱捕器、船式诱捕器)随机悬挂于同一毛竹林内,每种诱捕器间隔至少100 m,每种诱捕器设置5个,将不同的诱捕器悬挂于高1.5 m处,上方悬挂装有50 mL 引诱剂的矿泉水瓶,每间隔 2 d 更换一次引诱剂。试验开始后每间隔1 d,在18:00-24:00时,统计一次诱捕器内刚竹毒蛾成虫的数量,计算分析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效果的差异[2~4]。
(2)黑光灯诱捕效果:于2016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武夷山市崇安街道黄墩村进行。试验选用紫外灯管的功率为8 W,黑光灯波段为330 nm,共放置5盏黑光灯,依次放置于受害毛竹林内,保持每盏灯相距100 m,保证不同灯光不会互相干扰,灯下放置收集盆,在清水中加入适量洗衣粉,防止昆虫逃逸。试验共处理10 d,每隔2 h检查诱杀情况,每日统计诱杀效果,收集死虫并记录数量、同时记录时间和天气状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根据表1可知,漏斗诱捕器诱捕总量为151头,雌虫总量为91头,雄虫总量为60头,日平均诱捕量为4.58头;十字诱捕器诱捕总量为121头,雌虫总量为68头,雄虫总量为53头,日诱捕量为3.67头;挡板诱捕器诱捕总量为108头,雌虫总量为57头,雄虫总量为51头,日平均诱捕量为3.27头;船式诱捕器诱捕总量为55头,雌虫总量为28头,雄虫总量为27头,日平均诱捕量为1.67头。结果表明,中漏斗诱捕器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差,十字诱捕器和挡板诱捕器居于中间,且二者差异不显著。
3.2 黑光灯诱杀
根据表2可知,晴天诱杀65头,阴天诱杀7头,晴转阴诱杀35头。不同天气状况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晴天效果最好,阴天效果最差。根据表3可知,不同时间段诱杀数量也不相同,18:00~20:00诱杀23头,20:00~22:00诱杀57头,22:00~24:00诱杀33头。不同时间段诱杀效果不同,其中20:00~22:00诱杀效果最好。
4 结论
(1)在试验4中的诱捕器中,漏斗诱捕器诱捕刚竹毒蛾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差,可以考虑在生产中应用。同时,晴天能够诱集到更多的刚竹毒蛾,说明天气情况与刚竹毒蛾的诱捕效果有重要关系,特别是在雨天,野外观测发现很少有刚竹毒蛾取食或者交配。
(2)针对黑光灯诱杀而言,实验在10d内仅捕获113头成虫,诱杀效果不佳,分析原因可能受到气候、树龄和危害情况等的影响;诱捕的高峰时段为20:00~22:00,且晴天效果较好。因此,刚竹毒蛾的诱捕尽量在晴天的晚上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顺立,林庆源,黄金聪.南方主要树种害虫综合管理[M].厦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