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咖啡馆和文化对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香港咖啡馆和文化对话

关于香港咖啡馆和文化对话   一、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亲爱的MM: 我成了香港大学的学生,你却又去了台湾。你一定好奇我的港大生涯是什么样? 几乎一天之内就认识了一缸子人,不过全是欧美学生。你只要认识一个,就会骨牌效应认识一大串。第一天,见到一个高个子,蓝眼睛金头发,那是奥地利来的约翰。他直直走过来,问我要不要去浅水湾游泳。到了浅水湾,海滩上已经有十几个人横七竖八躺着,在晒香港的太阳。一发现我会讲德语,马上就有几个德语国家的同学来跟我认识。他们是奥地利或德国或瑞士人,可是都在外国读大学――荷兰、英国或美国等等,然后来香港大学做一学期的交换生。 好啦,我知道你要?嗦,喂安德烈,你要去结交香港本地生,你要去认识中国大陆学生!我不是没有试过,可是真的很难。 国际学生自成小圈圈,不奇怪。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触亚洲,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摸索。就拿有名气的香港小巴来说吧。没有站牌,也没有站,你要自己搞清楚在哪里下,最恐怖的是,下车前还要用广东话大叫,用吼的,告诉司机你要在哪里“落”。国际学生就这样每天相互交换“香港生存情报”。我比他们稍好一点,小时候每年跟你去台湾,对亚洲好像比他们懂一点,但是懂一点跟“泡”在那个文化里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没有真正在这里生活过,我也只能是一个旁观者,从欧洲的角度。 国际学生跟本地生很少交往,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语言障碍。港大的所有课程都是英语教学,所以你会以为学生的英语一定是不错的。告诉你,事实不是如此。我发现,很多学生确实能读能写很优秀,但是,他们讲得非常吃力。大部分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聊天。香港学生可能可以用文法正确的英语句型跟你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什么东西,但是你要讲清楚昨天在酒吧里听来的一个好玩的笑话,他就完了,他不会。 但是,你也不要以为国际学生就是一个团体,才不是。里面还分出很多不同圈圈。譬如说,美国和加拿大来的就会凑在一起;欧洲来的就另成一个小社会。你可能要问,是以语言区分吗?不是,因为我们――德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意大利人在一起聊天,也是讲英语。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比语言更深层的文化背景造成这种划分――你很自然地和那些跟你成长背景接近的人交朋友。美加来的和欧洲来的,差别大吗?我觉得蛮大的,虽然那个区分很微妙,很难描述。文化气质相近的,就走到一起去了。 怎么说我的港大的生活呢?表面上,这里的生活和我在德国的生活很像:学科跟时间安排或许不同,但是课外的生活方式,差不多。功课虽然还蛮重的――我必须花很多时间阅读,但是晚上和周末,大伙还是常到咖啡馆喝咖啡、聊天,也可能到酒吧跳舞,有时就留在家里一起看电视、吃比萨,聊天到半夜。 你问我愿不愿意干脆在香港读完大学?我真的不知道,因为,两个月下来,发现这里的生活品质跟欧洲有一个最根本的差别,那就是,我觉得――香港缺少文化。 我说“文化”,不是指戏剧、舞蹈、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等。我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情趣。用欧洲做例子来说吧。我享受的事情,譬如说,在徒步区的街头咖啡座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秋天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美好的并非只是那个地点,而是笼罩着那个地方的整个情调和氛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沉淀。 酒吧跟咖啡馆,在欧洲,其实就是社区文化。朋友跟街坊邻居习惯去那里聊天,跟老板或者侍者也像老友。香港却显得很“浅”――不知道这个词用得对不对。这里没有咖啡馆,只有蹩脚的连锁店星巴克和太平洋咖啡,要不然就是贵得要死其实根本不值得的大饭店。至于酒吧?酒吧在香港,多半只是给观光客喝个不省人事的地方。还没醉倒在地上的,就站在那里瞪着过路的亚洲女人看。一个典型的兰桂坊或湾仔酒吧里,人与人之间怎么对话?你听听看: 酒客甲:乐队不烂。 酒客乙:我喜欢女人。 酒客甲:我也是。 酒客乙:要点吃的吗? 酒客甲:对啊,我也醉了。 酒客乙:乐队不烂。 酒客甲:我喜欢女人…… 吧啦吧啦吧啦,这样的对话可以持续整个晚上。人与人之间,有语言,但是没有交流。 我也发现,在香港,人们永远在赶时间。如果他们在餐厅、咖啡馆或者酒吧里会面,也不过是为了在行事历上面打个勾,表示事情做完了。这个约会还在进行,心里已经在盘算下一个约会地点和交通路线。如果我偷看一个香港人的日历本的话,搞不好会看到――“九点十五分至九点四十五分跟老婆上床,十点三十分置地广场,谈事情”。每一个约会,都用“赶”的,因为永远有下一个约会在排队。好像很少看见三两个朋友,坐在咖啡馆里,无所事事,就是为了友情而来相聚,就是为了聊天而来聊天,不是为了谈事情。 我有时很想问走在路上赶赶赶的香港人:你最近一次跟朋友坐下来喝一杯很慢、很长的咖啡,而且后面没有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