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地域音乐文化审美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越地域音乐文化审美探析

吴越地域音乐文化审美探析   摘要:吴越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区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吴越人文荟萃,显示了高度的智慧与创造力。文化形态长期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文化美学形象鲜明独特、卓有魅力,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从而成为中华大文化中不可或缺且贡献卓越的分地域文化。 关键词:吴越文化;民族音乐;审美心理 吴越文化的地域,一般指宁、沪、杭、太湖流域一带,影响到浙北、皖南、江西北部等地区,其中心地带则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就大的吴越文化的研究而言,无论是从研究队伍的构成,还是研究内容的分层面、分种类而言,都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并在研究的多学科性上取得了共识和体认。就吴越音乐文化的研究,江明?、伍国栋、冯光钰、乔建中、刘承华、傅利民等理论家分别在吴地民歌、苏州评弹、江南丝竹、吴地二胡学派等专题著有大量的相关文献,此不赘述。但这些文论大多是集中于某个具体的乐种、并专注于形态学的研究,较少涉及审美的层面。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满足于音乐外部形态特征的描述上,虽然这也是该项研究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基础与环节。而应该试图在此基础之上,思索如何立足音乐形态的分析描述,而进一步讲研究深入,积极解释形成某种音乐外部形态特征的内在原因,探索音乐形态背后的民族心理、群体心理,及其他的文化背景因素。音乐形态与文化背景两者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只有积极思考并探求两者之间的内在深层关系,才能做到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超越对文化过程的表面解释,而入木三分,提升研究的深度。 综上,对吴越音乐文化审美心理的研究是一个吴越音乐文化乃至整个吴越文化研究中亟待拓展与深入的重要领域。吴越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既不同于黄河流域的中原音乐文化,也不同于长江中上游的荆楚文化和巴蜀音乐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的单元,其鲜明特色的形成原因受到吴地的自然环境(吴地山水、地貌、气候等),吴越人群的性格特征、传统思维方式、社会人际关系特点、语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吴越人长期审美的结晶。 1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鲜明的水乡文化特色 就吴越地区整体的自然环境而言,气候温和,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繁多,在高密度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下,在音乐形态上必然无广袤雄浑、粗犷阔大的境界,而只有精致、细腻的美学创造。吴越人的音乐审美心理与吴地山温水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和人往往是地域文化最有力的载体。吴越文化是水文化。吴地多雨,水网密布,号称“水乡泽国”,地貌葱绿,江南的水、雨、绿,构成了吴人的审美对象。吴越文化是一种“稻渔并重、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淮南子》云:“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这些都无不说明了吴越地域的人群与水、与舟船,即与“水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确,人在吴越,处处可见菱藕水草、鱼虾螃蟹、前街后河,人人以舟代步。舟船既是吴越地区的生产方式之一,又是生活方式之一。这样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必然也会对人们的艺术审美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从人的生理直接感受,还是从人的心理感应来看。水稻农耕文化下的吴越“水文化”和游牧文化下“马背文化”都是截然不同的。吴越地区水域密布,小桥流水人家,地势平坦,鲜有激流险滩,水势平缓荡漾。小型船只在水面滑行,多有平和温顺之感,而绝无海洋文化之波涛汹涌之感。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人的情绪与性情自然也都多倾向于松弛、平缓,而较少有烦躁与荡气之感。 2社会群体性格的影响――吴越音乐文化的阴柔偏向 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山水清佳,风气朴茂,男务耕桑,女勤蚕丝”,当地的人群习惯了风和日丽、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在这种人文环境之下,久而久之,偏于柔性为主的江南水文化也就造就吴越人温和儒雅的性情,在审美情趣上会倾向于欣赏秀婉柔弱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在这种特点文化的滋润下,吴越之地民风日趋柔和,好温文尔雅,因故才子佳人亦甚多。风物清嘉,人文灵慧。这方软水温山,悠悠人文不绝千年,流溢着雅致、温情,养育出诸多文化的精灵。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该地域出名的文人众多,但历史上没有出过皇帝,很少有知名的武将、将军,也没有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所谓“人性柔慧,敏于习文,疏于用武”(《吴越春秋》)。这与稻作文化、商品经济较早繁荣、重视贸易,人民生活富庶有关。与太湖历史上较少灾害,老百姓生活平静,旱涝保收,反叛精神较弱。人际关系比较温和,比较崇尚礼仪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在越剧、评弹中以女艺人为主,使其在音乐风格与神韵上都表现出女性文化的细腻纤秀特质,在昆曲中亦无不是迂缓徐慢、鼻音归韵浓重曼声吟哦着那诉不尽闺房绣女缠绵悱恻的愁、思、哀、怨。从吴越音乐品种来看,突出的特点是在内容上不反映较大的社会矛盾冲突,它没有大悲剧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